第22章 掌灯人(1 / 2)
欧阳家和王家的往来,要追溯到建国前。
那时候,两家的掌灯人还是欧阳旭和王承业。
古人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在困难时期,因为苏灯行业凋敝,反而让苦苦维持生计的手艺人们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就连有做不完的纸扎冥器单子,也时常介绍给对方。
建国之后,一次次节庆之喜,都召唤着苏灯行业的复苏。欧阳家和王家凭着出色的手艺,一跃成为当时最有名的灯彩艺人。
很自然的,欧阳旭和王承业都被吸纳进了1956年成立的新艺灯彩合作社,之后又进入苏州民间工艺厂,在灯彩车间里上班。
一年后,车间主任说他并不懂制作,只能做行政工作,便想从四十多个职工里,选拔一个手艺最巧的人来做副主任。这话放了出来,每一个人都心动不已。
欧阳旭和王承业也不例外。
因为,他们是唯二的两位能做全套灯彩的手艺人,手艺也不相上下。但由于车间主任求稳,而欧阳旭则偏向于创新,有时也会收到顾客的不良反馈。考虑再三,车间主任终于选择风格保守,能把传统苏灯做到完美的王承业。
虽说完美,但王承业心里也有遗憾,因为战乱之故,苏灯中的一些顶级工艺,已经失传了,包括让所有苏灯艺人都寤寐求之的“万眼罗灯”。
除此以外,王承业觉得自己的人生尚算圆满,妻子贤惠体贴,儿子王千树也是做苏灯的好苗子,将来必能传承灯业。
但木讷老实的王承业,并未意识到有个人的遗憾比他大得多。
自从竞争副主任失败之后,从前爱说爱笑的欧阳旭沉默许多,工作也不怎么积极。王承业意识到这点之后,担心欧阳旭以为他在炫耀,便拜托二人共同的好友去安抚欧阳旭。
谁曾想,朋友却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欧阳旭之所以上班打呵欠,做事不积极,原因是他在外面搞副业,把他上班前关掉的“旭日灯彩铺”重新开了起来,并易名为“东升灯彩坊”,收了好几个学徒做起了生意。
换句话说,为了自己的生意,欧阳旭对本职工作并不尽心。
王承业听说这事后,不禁陷入沉默中。
回想当初,为了来上班,拿一份“旱涝保收”的工资,他也关停了自己的“王氏灯彩坊”,只培养自己的儿子。相比欧阳旭而言,这做法未免太蠢。要不然,自己也把灯彩坊再开起来?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王承业没精力也没资金,除非卖宅子。
几天后,不知为何,欧阳旭搞副业的事,传遍了整个车间。车间主任把欧阳旭叫进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后,欧阳旭愤而摔门不顾而去,连辞职手续都懒得办。
出于朋友之谊,王承业随后便去找欧阳旭谈心,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没料到,欧阳旭的老婆对王承业翻了一串白眼,说不用他假好心,她家男人没了单位的束缚,灯彩都能做得再亮点。
王承业咂摸这话中之意,好一阵才回过味来。
这两口子是在怀疑他透出了消息?
他当然清楚,自己没有,那位朋友也没有,奈何欧阳旭夫妇根本不听解释,阴阳怪气的话戳得王承业十分窒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