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榜下捉婿 做个明白鬼。(1 / 2)
其实温祖父是秀才, 温父虽然已经没了,但怎么也做过知府,乃是从四品的官员, 这温家也能被称一句官宦之家, 即便是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 寻常人也不敢招惹, 护佑孙子长大成人不是问题。
温祖父担心的也从来都不是这一点, 而是孙子的未来。
孙子出生就能看得出是个伶俐的孩子,三岁启蒙, 是温祖父给启蒙的,发现孙子不但过目不忘,悟性也极佳, 比起温父来说, 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叫温祖父大喜过望。
一心一意的培养起孙子来。
想着孙子比起儿子那个时候条件更好一些, 来日状元加身都不是问题, 孙子也确实争气,七八岁的时候,他便已经教导不了孙子, 送到青州最有名望的私塾里,不过两年的时间。
孙子都还不足十岁, 那夫子便说, 孙子已经有了些火候, 或许可以下场一试, 即便是不中,累计一下经验也是好的。
谁能想到,孙子竟然这般争气, 竟然接连过了县试和府试,虽然折戟在了院试上面,但孙子那个时候才多大,不到十岁呢。
竟有了这般的天赋,自是叫温父和温祖父狂喜不止。
自家儿子/孙子如此有天赋,自是要好生的培养,来日说不定家里也能出个状元之才。
两人为此还做了不少的计划,但却没想到,就在不久后,温父竟一病而亡。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没了,基本上大半个温家也就坍塌下来。
而且老年丧子,这对温祖父和温祖母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打击,连带着身体也开始败坏。
儿媳妇性情软弱又立不起来。
温祖父这才带着老妻还有年幼的孙子,不远千里回到颍川郡老家过活,当然了,他也没有放弃培养孙子的想法,不然的话,也不会直接留在颍川郡府城生活,而不是回青阳县。
毕竟县里还有温家的一处宅院呢。
自是因为府城这里,有更好的夫子。
只是想要在府城生活的开销是巨大的,尤其是家里还养着一个读书人,又没了进项的来源,即便是温家颇有家底,但长久下去也不是法子。
温祖父虽然在教育家中孩子事情上是有些远见,但对营生却完全不同,若他身体还好的话,倒是可以开个私塾,凭借着自己秀才的名头,也能够孩子开蒙,是个进项。但他的身体已经不行。
这个方法显然不行。
至于老妻和儿媳妇的话,更是指望不上。
所以,
思来想去,温祖父决定给孙子定一门婚事,因为犯愁钱的问题,所以经过考量,他给孙子定了颍川郡颇有家资商贾之家,周家。
周家是颍川郡数得上的富贵人家。
只是在这个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里,周家即便是有钱,也为人所瞧不起,商贾更是被列为下九流尤其是官宦人家,寻常是不愿意同商贾人家打交道的,因而一般商贾之家,想要改换自家门楣或是得庇佑的话。
要不自家培养出来一个读书人才,自己立起来。要不就是把女儿嫁入官宦人家,通过姻亲提高自己的门楣。
但这两个选择。
前者,商贾之家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才更是艰难,且不说大熙有律法条纹固定,商户人家,直系子孙三代不得科举这一条。就说便是脱离了,你能保证自家就一定能出个读书人吗?即便是真的有几分读书天分,但科举一道,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因而不少商贾之家,更愿意走后者,虽然也慢,但投资小,危险性也低,收益还不菲。
不过商贾人家的女儿,想要嫁入高门,便是富豪一方,也不容易,即便是过去,多是嫁给大自己一轮做续弦,要不就是为妾。
温家虽然伴随着温父的去世已经败落下来,但温父到底曾是从四品的知府,温祖父也是秀才公,更何况,温玉树年纪小小,身上却已经有了童生的名头,只要好生培养,前途是一片坦荡。
故而,
周家那边在接到温祖父的橄榄枝后,几乎没怎么犹豫,便应下来。
温家虽然已经败落,先家底还在,温玉树虽然年纪尚小,但才学不菲,很是值得投资。
温玉树便同周家的嫡长女周瑛,定下婚约。
婚事定下来后,
温母虽然觉得委屈了儿子,为儿子将来要娶一个商户女委屈,但她不敢违逆温祖父,也是抱着儿子哭了一场,便也就过了。
婚约定下来后。
温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起来,温玉树的生活条件更是拔高了许多,就连他爹还在的时候,都没这样富贵过。
温祖父看着周家对温玉树如此看重,心里既是轻松了些许,又觉得对不起孙子,纠结之下,身子更是有些不好。
只是他还想亲眼看着孙子踏入科举,来日能重新光耀家中门楣,便也撑着一口气,温祖父有这个心气,但奈何他的身体实在不争气。
温玉树若说先前还不大懂事的话,但等到父亲去世,看着祖父拖着不好的身体,挣扎着为自己筹谋,叫他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从先前的活泼肆意,一日日的变得内敛稳重起来。
在温祖父过世后,更是一下子长大。
毕竟温祖父在的时候,还能替他抗一抗,连祖父也没了,祖母年迈且身体不大好,母亲惯来就是个柔弱的,即便是家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没能让她的性子变得坚韧一些。
温祖母虽然能帮衬一些,不过她到底是内宅妇人,大熙的风气不算是多开放,对女子在规矩上,颇为苛刻。
如此,
温玉树也只能自己扛起来。
他虽年轻,不过自温父过世,温祖父发觉自己身体不好后,对他多有教导,行事也没有因他年岁小就避讳,有意教导。
再加上温父遗留下来的一些庇佑,又有未来岳家照顾,因而温玉树的日子过得还算是富贵自在,没有受什么苦楚?
不过大约是先前家庭变故的时候,对他的冲击力太大了一些,再加上温祖父对他灌输的要重振家业,光耀门楣的教导,还有祖母的叹息,还有母亲的哭泣,叫他的心境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莫大的变化。
对权利的渴望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
为祖父守孝期间,温玉树是越发用功读书,想着能够在乡试中得中举人,重振家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