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 水道穴(1 / 2)

加入书签

光绪年间,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爽。

行至中途,只见一位面色愁苦的路人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唉声叹气。太爷爷心善,上前询问。那路人见太爷爷一脸关切,便自述起病情来:“我这几日不知怎的,全身浮肿,尤其是这双腿,沉重得如同灌了铅,肚子也胀胀的,吃不下东西,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面色、舌苔,又为其诊了脉,心中便有了判断。太爷爷说道:“你这是水湿内停,脾肾阳虚所致。”说罢,太爷爷决定为其针刺治疗。

太爷爷让路人仰卧,然后开始寻找水道穴的位置。他指着路人下腹部,说道:“这水道穴,就在脐下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之处。此穴乃水液通行之道,善治水湿诸症。”

只见太爷爷取出银针,精准地刺入水道穴,行针片刻。路人顿感体内似有一股暖流涌动,不适之感渐渐减轻。

太爷爷一边行针,一边向我讲解:“这水道穴,功效甚多,除了治水湿所致的水肿,还能调理小便不利、痛经、疝气等病症。对于小便不利者,针刺此穴能通利水道,使小便通畅;痛经之女子,多因气血瘀滞,水湿不行,刺之可活血行气,利水止痛;疝气之患,亦与水湿气血不畅有关,水道穴能疏调下焦之气机,通调水道,使疝气得消。”

不多时,起针之后,路人惊喜地发现,浮肿已然消退了不少,身体也轻松了许多。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我望着太爷爷,心中满是敬佩,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传承医术的决心。

后来我听太爷爷告诉我这水道穴,其名寓意深远,不仅揭示了穴位的生理作用,还蕴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