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优良传统不能丢(2 / 2)

加入书签

这顽意,即便让寇虏学了过去,仅凭他们那不开窍的脑子和笨拙的手艺,能造得出来像模像样的城池吗?

至于大明朝内部的人嘛,王迪也不怎么担心。

因为,一旦大明帝国的火药与火器的制作工艺有了显着提升,那么往后的日子里,城池这类玩意,哪怕它再坚固呢……

十炮百炮可以抵挡得了,王迪就不信了,千炮万炮齐发下,这天底下有哪座城池,可以挡得住这等饱和性轰击!

“陛下,是臣等唐突了!”

“只是,依陛下的意思,待到大宁卫还有东胜卫重新恢复以后,像全宁卫、开平卫还有兴和所这几处军镇也要陆续恢复吗?”

注意到皇帝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所言无误以后,王翱深吸一口气连忙道:

“陛下,这几处卫所军镇,皆孤城荒远,薪刍并难。猝遇寇虏之际,短时间内别无应援。”

“且由于这些军镇所在地区,一旦过了秋,气候变得是愈发寒冷,驻守的军士们难以开垦屯田。从建立至废弃,每一年的物资运送都特别艰难,导致防御压力很大。”

“是以,朝廷这才陆续将这几处军镇内迁至雕鹗、赤城、云州、独石这几处屯堡,仅是保留了往来巡备之制。”

“臣以为,纵使新政实施过后,我圣朝国力暴涨、物资充沛…那也只需守好沿长城这一带的重镇屯堡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再重开这几处位于荒远之地的军镇。”

皇帝欲重启大宁卫和东胜卫,倒还说得过去。毕竟这两地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

问题是,像全宁卫、开平卫还有兴和所这几个孤悬于荒远之地的军镇,王翱觉得,还真没有多大的必要性。

一旦将其恢复,这几处军镇,在他的眼中,可谓是相当鸡肋!

因为,这么多年以来的事实摆在这了……

这些军镇,人少了,不顶用;人多了,别的且不说,仅是粮食补给,就是个大问题。

单靠屯田获取的粮食,最多也就支撑半年而已。

剩下那半年时间,三五千人的口粮补给问题,完完全全就得依赖着大后方了。

一旦发生大的战事,这几处军镇,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当真是围点打援的活靶子。

“嗯…此事不着急,朕只是有这么个想法而已,待到大宁卫还有东胜卫重启之后再议也不迟。”

话虽如此说,不过王迪是不会放弃这几处军镇的。

没了孤悬在外的这几处军镇,宣府、大宁卫这两处国门,便如同腹地一般。

虽说这些重镇很难被攻破吧,但王迪他本人,始终抱着御敌于千里之外的心态。

况且,与王翱只关注到浪费国力有所不同,王迪还巴不得浪费点国力呢。

远洋通商入账的大笔银钱,他得想法花出去,以此拉动大明朝的内需,提高大明朝的市场活力,而非进了口袋就此存起来,像个守财奴那般天天看着玩。

至于怎么花才于国于民都有利,那还用问吗?

华夏优良传统,搞基建啊!

这几处孤悬于外的军镇,王迪不光要重启,还要将其扩建,将其变成大明与寇虏甚至是女真人的货物集散地。

只要有钱可赚,那无需他再颁发什么额外旨意,那些鼻子灵光嗅到银钱味的商贾们,自动便会聚集于此。

只要人员往来频繁了,王翱担心的补给困难一事,便不足为虑。

人多以后,紧随其后将其扩建,在里面置办上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售卖大明朝乃至来自全世界的所有珍奇物品,再搭配上儒家的洗脑教化……

王迪要以此来慢慢消磨寇虏还有女真人的野性,争取在二三十年以内,便能将首批白眼狼,类化成服从命令的看门犬。

不过这得有个前提,那便是明军的威慑力,足以令寇虏不敢轻举妄动,生不起杀人越货的愚蠢念头。

新军的设立,在王迪看来,便足以应付此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