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褒有贬(1 / 2)
1981年二月,《收获》第一期上市,和往期不一样,这一期一上市,就显露出了大卖的潜质。
首周销量就达到了五万六千册,甚至赶上了往期一个月的销量了。
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一期的《收获》刊登了姜玉楼的新作《扬名立万》。姜玉楼+新作品,如今已经成了八十年代的流量密码。
还别不服气,只要有姜玉楼的名字,别管是杂志还是小说,他就是好卖。
相比晦涩的现代文学,还有充斥着伤痕文学的文坛,姜玉楼的小说简直是一股清流。没有痛斥过去,没有感伤,反而通俗易懂,而且每部作品的题材都不一样,新鲜感十足。
也正因此,现在姜玉楼的小说就是销量的保证,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关于姜玉楼这部《扬名立万》的评价,文坛的意见不算统一。
近两年,姜玉楼太红了,红得让许多人眼热,这也为他招来了不少嫉妒心强的作家的敌视。
其中,就有一位老作家在《燕京文艺》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要评价1981年最令人失望的作家,那一定非姜玉楼莫属。姜玉楼最早写过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之后又发表了大中篇小说《黄土地》。这两部作品无论是故事的深度,还是对陕西民俗的探讨都让人眼前一亮。当时,我本以为华夏大地要出现另一个柳青似的作家。
但,可惜的是,当一个人成名后,他会很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名利之下。尤其是像姜玉楼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很难抵受住诱惑。这从他最近的几部作品就能看出来。如今我们的国家,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需要我辈作家为民众奔走疾呼,高声呐喊,姜玉楼却沉醉于写通俗小说,迎合普通民众,忘记了作家的职责,这无疑是一个作家的堕落。
尤其是新作《扬名立万》问世后,更是让人失望不已。一度让人怀疑,姜玉楼是不是彻底变了。”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十分单调且乏味,尤其是缺乏深度。相比于其他经典作品,这部小说的主题显得单薄无力,没有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性。
写三老,似乎想要影射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结果也只是浅尝辄止。同时,角色的塑造过于刻板,缺乏立体感,仿佛只是为了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存在,没有真正深入探究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整个故事仿佛真的如同小说的名字,全部都是为了扬名立万。”
这位老作家的评论,犹如一篇檄文,或者战书,引得不少眼红的人纷纷下场评论。
“姜玉楼,盛名之下,难副其实。《扬名立万》是一部悬疑小说,但是小说的结构和节奏却颇为混乱无章,我作为读者,很难沉浸其中。”
“这是一部故弄玄虚的小说,让人失望,所谓的伏笔,暗线,不过是作者的噱头而已。”
“本年度最令人失望的作品,姜玉楼需要向老一辈作家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