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帝老子出难题了(1 / 2)
“自古打仗,那都是粮草先行。江南富裕,粮米倒是缺额不大。只是士卒多是兵户出身,受命朝廷,转战千里,朝不保夕。为的什么?还不是为的是朝廷的那点赏钱。前线连番大战,连胜数次,几番犒赏都因朝廷没钱未能发。犒赏不至,士卒士气低落,抢劫百姓之事时有发生。打仗更全靠将领鼓动劝导,这才将闽寇围困起来。只是朝廷犒赏久不兑现,许多将士都开始怠于战事,给了闽寇以喘息之机,致使前线战事久拖未决。如此下去,恐怕用不多久,军中将士哗变,恐我大陈将引起更大的祸乱。主上为了此事,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故元日招为父商议此事。”老头子先简要说明情况,接着又忧虑重重说道:
“何况百官例赐拖欠也有数月,官员并非个个富有,那些小吏都是全靠例赐买菜置衣。小吏们若是怠于政事,即使有上官压着,也会令政事出现纰漏。此时正值战事吃紧,所以官吏俸禄也需尽快补上。主上爱民,不忍再加税百姓;若令百官捐献,恐官吏更加怨恨朝廷;纳粟之策,败坏吏治,主上不意如此;整顿官吏,裁撤冗员,减少用度,又缓不济急。思来想去,苦无良策。你素有急智,主上对你甚为看重。你好好思量,看能否为主上献一良策。”
按照汉晋例制,例赐分为春赐和腊赐,春赐赐帛,腊赐则是以钱、肉为主。到了梁陈之际,百官俸禄多以钱支付。腊月接近年关,腊赐明显厚于春赐,且不仅高官者得赐,连边郡小吏也有份,只不过数目相对较小。和后世的年终奖类似。
听完老头子的叙述,陈逸心情也沉重下来。众所周知,士气决定着战争双方的胜负,一千士气高昂的军队,很容易将一万士气低落的军队杀得大败。淝水之战时的晋军与秦军;明末时的清军与明军,抗战时的日军与国军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只是陈逸不止担心军中哗变之事,他更担心军队对百姓的抢掠问题。若是如老头子所言,陈军这是把民众赶向陈逆那一边呐。何况建安一带蛮僚就占不少,激起这些臣服蛮僚心中的愤怒,这些骁勇善战的山地部队,绝对会帮助叛军轻易将陈军击败,到那恐怕大陈走向何处将很难预料。
还有官吏例赐之事,拖欠工资后世也时有发生,不过年底多少要发点,否则大家都过不了年,任谁都无法和谐。如今补贴福利全没了,官吏们工作的积极性能会高吗?中央集权下,罢工一般不会发生,不过若是小吏们在粮草军械或者往来文书上稍稍做点文章,恐怕像后世蒋冯大战时,沁阳变成泌阳之事也会发生。
如今加税不成,捐献不成,纳粟更不成,所有有史可查的救急之法皆不可用。这不成,那不成,把自己招来不是纯粹难为自己嘛。想到此,陈逸顿时觉得头大了起来,不由得抓起头来。
按史记载,皇帝老子薨于天康元年(566年)四月,距今来算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今年自己已经十三岁了,宫学的生涯也已经结束,按照例制,年后不久自己就要到康乐就蕃。到了那时,一年难得见皇帝老子一次。距离决定着关系,到了那时,恐怕用不了一年,皇帝老子就会把自己遗忘。没了皇帝老子的看重,自己恐怕只能等到老头子夺位以后,才能有出头之日。不过中间这些年的时间,自己将会错过许多精彩,自己的能力很难得到体现。明珠到哪里都会发光,但是明珠暗投之后,谁又能看到明珠的光彩呢。
现今距离陈朝灭亡还有二十余年,陈逸不想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平碌无为,浪费两年光阴。既然上天已经选择陈逸,陈逸必须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干出一番成绩,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受到更大的重用,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实力。
南朝地方强权在陈朝初年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作为一州刺史或者一郡太守,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很容易培养个人势力。陈逸若想在同宝宝皇位争夺中取胜,就必须尽早取得一块地盘,以最快的速度来培养壮大个人实力,以期在同宝宝的皇位争夺战中取胜,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悲惨出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