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医疗体系(四)(1 / 2)
在麻醉药没有问世之前,进行手术时,西方一般采取的办法是乘人不备将人打晕,或者捆绑起来,而后进行手术,可是这样的效果并不好。一是剧震之下,肌肉下意识紧缩,造成手术难以进行;二是手术时的剧痛,往往令人在昏死状态下痛醒过来,造成手术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后世西方采取这种办法手术的成功率极低。
兰娘虽有祖传麻醉药方,可是通过林伯连的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后经查找缘由,原来还是因为兰娘涂抹的秘药中少了山茄花的缘故。山茄花是此时对曼陀罗花的别称,曼陀罗原产于印度,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世怀疑华佗的“麻沸散”中应该就含有曼陀罗的成分,不过后来出现的“蒙汗药”的确是以曼陀罗为主要成分。只是此时的曼陀罗主要产于云贵和广西一带,路途遥远,曼陀罗花很难得到。
虽然草乌也具有麻醉功能,可是草乌的乌头碱毒性太大,三四毫克即可令人致死,分量很难把握。押不芦效果也不错,只是押不芦毒性甚强,而且此时尚未传入中国。所以在乙醚未出现之前,还是以曼陀罗麻醉效果最好。该药药性极强,人服用后可迅速导致昏睡,经过一段时间后方有苏醒的可能;其次,该药能够溶于酒水之中,与酒配伍,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曼陀罗虽有毒性,不过毒性较小,而且可以以浓甘草水解之。
作为后来人,陈逸很想将手术疗法引入这个时代,毕竟通过手术方式,可以解决不少疾病。好在这个时代的外科医学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自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已经出现“针砭疗法”的记载,针砭疗法其实就是针灸和手术疗法。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以后,手术疗法有了更大的发展。
《五十二病方》中有清理创伤的记载;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证明当时已经能做早期的断肠清创缝合包扎术。这应是世界上最早的肠吻合手术记录。虽然《诸病源候论》是隋时名医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不过该书却是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说明此时外科手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至于止血消炎的药物,此时已经出现了蒲黄粉、大蓟、蛇衔草、刘寄奴等类的草类药物。这些草类药物虽然没有创伤圣药三七效果好,不过也有相当的作用。加上此时基本不存在多少大气污染,人体抗感染能力也比较强,与后世相比,感染败血症的几率也低的多。所以陈逸当前的首要就是能够尽快找出麻醉药方,令这些伤兵能够尽快手术,早日康复。
“李主事,你且暂先为这位病患继续医治。本官曾习得一类似麻沸散的药方,只是时间长了有些忘记,待本官回去后想想,若是想出后便令人送与你,试试效果如何?”没有效果更好的曼陀罗麻药,即使自己令人及时去越州(后世广西一带)购买,可这些伤兵可是等不起。陈逸记得后世孙思邈《华佗神方》记载麻沸散的配方,依稀记得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四类药物组成,至于各类药物剂量就有些忘了,需得细想一番。羊踯躅、茉莉花根和菖蒲都是毒性药物,若是剂量把握不好,那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
李兴泰一听大喜,若是能得麻沸散一样的药方的辅助,他就可以不像以前那样畏手畏脚,放手施为,他的医术就能扶摇直上,赶超建康那些神医也不在话下了。只是秘方多是祖传下来,使君岂能轻易施与?不过使君身份尊崇,自然不屑亲身从事这些下贱行当。使君爱兵如子,有数百伤兵在手,说不定使君还真的肯于施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