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7章 凯子拿头赢啊(1 / 2)

加入书签

京华博物馆。

馆主林为民,馆长马嘟嘟。

京华,乃是京都的美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又有“菁华”的意味,暗含博物馆藏品众多、琳琅满目的精髓。

崭新的京华博物馆也配得上这个名字,博物院内馆藏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古董文物的重要品类。

故宫博物院将院内藏品分为25大类别,共计180余万件藏品。

京华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无法相提并论,但馆内藏品种类一样不少,只是在数量上比故宫博物院还差了不少。

其中有绘画作品2.31万幅,书法作品1.4万幅,碑帖1500件铜器6000件,金银器1.1万件,漆器9500件,珐琅器1200件,陶瓷5.2万件,织绣4200件。

论藏品总量,京华博物馆勉强够得上故宫博物馆的十分之一,但比一般的省级博物馆可多了不少。

若论藏品的珍稀和精贵程度,京华博物馆同样力压很多省级博物馆,其中更不乏传世文物。

对于一家私人博物馆来说,如此多数量和质量的文物,放眼国内古玩收藏界,恐怕难寻敌手,即便是放眼世界也是极为稀有的。

当然了,这些藏品可不是白来的。

马嘟嘟自82年开始替林为民收古董,这些年除了自己的那点生意,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

尤其是折腾博物馆这几年,博物馆手续办不下来林为民每个月还给他开着不菲的工资,马嘟嘟哪里好意思拿了工资不干活?

林为民也不差钱,马嘟嘟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是以上亿的速度在花钱,有时候他甚至都有些害怕,这么些年时间下来,经他手花出去的人民币没有十亿也有八亿了。

他做生意,就是赚十辈子也赚不来这么多的钱。

而这些钱,只是林老师花在收藏这个小爱好上的所花的一点小钱。

马嘟嘟有时候也会偷偷的畅想一下,林老师到底有多少钱,他听闻林老师几乎每个季度从全世界各个国家收到的版税都是以千万米刀来计算的。

人家在米国甚至雇了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帮着处理各国的税务和版权合作。

光是雇这些人的钱,每年就得花个上百万米刀。

马嘟嘟这么些年折腾下来,总资产勉强也有两三百万米刀,还不够人家雇几年长工的钱。

要说经手这么多钱,马嘟嘟动没动过歪心思,他当然动过,而且不止一次。

可每每到了关键时刻,他就胆怯了。

原因无外乎有三。

其一,他与林为民相识十几年了,谈不上是知己,但好朋友是当得上的,而且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在一个圈子里的。

他要是干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等于是自绝于这么多年辛苦经营的人脉圈子。

其二,林老师这人性情豁达,仗义疏财,朋友有困难,他绝不吝惜帮助,放在古代,那就是妥妥的呼保义、及时雨,这么些年与林为民接触下来,马嘟嘟深深的佩服林为民的人品和胸襟。

其三,林老师的身份太特殊,别看人家只是个正J级干部,而且在的还是个出版单位,可在体制内,没有人敢小瞧他。

说的直白点,两届领导那可都是人家的忠实读者。

人家一个电话随随便便就能打到部W去,说要打击图书盗版,全国几百个盗版书贩子进去了;说要打击偷瞒漏报电影票房,院线几十个工作人员进去了;把《南都周末》这种大报都给折腾快散架子了,人家当地父母官还不是得好吃好喝的供着?

历数林为民过去的种种彪悍战绩,那是一般人能得罪得起的吗?

能以朋友论交,那是他马嘟嘟多大的脸面?自己要是拎不清,在这里面捅咕猫腻,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京华博物馆今日开馆,马嘟嘟也算是没辜负林为民这么多年对他的信任,天文数字一般的钱撒了出去,终于换来了这么一座博物馆。

马嘟嘟事前还了解过,京华博物馆是真真正正意义上的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并且馆藏文物数量比之很多省级博物馆还要多。

以林老师的财力,马嘟嘟很有信心将京华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博物馆。

开馆仪式很简单,当红绸从林为民手中落下,仪式就算是结束了,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来捧场的那些明星演员更是连上前的机会都没有,老老实实的在院门口站着。

“行了,仪式结束了,大家该干嘛干嘛。”林为民说了一句。

马嘟嘟却道:“林老师,好歹拍个合影。”

林为民想了想,“行,那就大家一起照一张。”

马嘟嘟连忙招呼道:“来来来,大家聚在一起拍个照。”

跟着章艺谋来的顾长卫自告奋勇,充当起了摄影师。

众多演员、导演、作家以林为民为中心,站在京华博物馆门口。

一声“茄子”,画面定格。

林为民站在画面的最中央,左手边是石铁生、于华、谟言、佟钟贵等作家,右手边是章艺谋、程凯歌、冯晓刚等导演,身前身后则是众多的明星演员。

今天是开馆第一天,京华博物馆对民众免费开放,但限制人流,每一批仅允许100个人进入。

第一批名额全给了来捧场的嘉宾,大家来都来了,总得让人家进去看看,参观参观。

门外的老百姓们见看不到明星了,都有些失望,一些人因此离开,还有些人仍坚持站在门口,有的是为了见明星,有的是为了进博物馆,有的人两者兼有。

林为民跟第一批嘉宾们一样,也都进了博物馆,这里虽然是他的私有物,但这么些年来,他来的次数却并不多,可能还没有那些负责保卫工作的员工对这里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