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故人相逢(二)(2 / 2)
文宏的脸上浮现出愧疚之色来,对常晞道:“你可别往心里去,我不是冲你。”
“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冲我。”
常晞知道他心里着急,不过还是没有正面答他的问题,只是把茶碗往他的面前推了推,道:“可有些话,二姐既然没有回答你,我就更不好回答了,两边都是长辈,这叫我们怎么说?”
一句话就把文宏给架住了。
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文宏于情于理都不好再问什么,要想堵他的口,这样就足够了。
不过,常晞跟文宏的关系向来很好,她不愿意只拿些虚话来搪塞他,所以才又接着道:“这件事终究还是要听族老和长辈们的意思,你在这里干着急也没用。更何况,若真要问我的意思,我倒是觉得分家更好。”
文宏听得瞪起了眼睛。
常晞却不再替自己分辨,而是温声劝他道:“我父亲是什么人,旁人不清楚,难道你也不清楚?他既然提了这件事,就定然有他的道理,姑父姑母不是已经去济州了吗?肯定会仔细询问情况的,你不妨再等等,看他们是怎么说。”
常晞说的头头是道的,文宏也只能无奈地道:“眼下只能先这样了。大舅还在家里生着气呢,我少不得要过去劝劝,你现在身子不方便,没事就别乱往外跑了。”
这是提醒常晞,先不要往大房去,免得吃了常子敬的排头呢。
常晞又不傻,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跑去触大房的霉头。
“依我说,你也别去的好。”她直言道:“你过去一提,大伯父就知道这事已经闹大了,岂不更添了气?况且你又不会说话,说不定没把人劝好,反而火上浇油了呢。”
一番话把文宏气得脸都黑了。
这个六丫头,怎么就这么会戳别人的痛处?
偏偏她又占着几分道理,叫人连个反驳的余地也没有,实在气人!
这么厉害的一张嘴,偏偏又碰上了何沐阳,那也是个心气高傲的主,这两口子居然一直太平无事,没有打破头,也真是怪事了······
这么想着,他一边同情起何沐阳来,一边又暗自庆幸。
幸亏当日没有依着母亲的意思,娶了这位六表妹,要不然,自己斗又斗不得,说又说不过,只能供在家里,岂不是大大的糟糕?
常晞哪里知道他这些心思?只是吩咐着丫鬟们去取宫里御赐的瑞露酒。“中午就在我这里吃饭吧。”
“不了,我还要回武馆去。”他看了看外头的天色,想了想,又道:“有什么吃的,给我装上些,我也好拿着路上吃。”
还是跟从前一样风风火火的······
常晞不由得失笑,果然吩咐了厨子,将现成的各色面果子并几样小炒菜蔬,用双层的红漆食盒子装了,连同那一壶瑞露酒,一并给文宏带了去。
文宏欣然笑纳,领着随从就出了门。
常晞亲自送他到二门口。
不知不觉间,家里的花树已经长得很好了,常晞一路走,一路欣赏着。
文宏便也随着她的脚步,挪也似的往前小步走着。
不过是些绿树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他心里正无聊着,谁知转过了一道山屏,柳暗花明中,迎面就碰上了一个穿着黄衫子的少女。
他也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只好侧过头去,以示回避。
“二嫂!”
那少女笑生双靥,跟常晞打着招呼,不是何姝又是谁?
“二妹妹。”当着文宏这个外男的面,常晞也没有像平常那样直呼其名,而是只按辈序相称。“这是我娘家表哥,姓文,单名一个宏字。”
听见是何沐阳的妹妹,不是谁的姬妾之类,文宏这才放下心来,笑着朝她拱手行礼。
一听见“表哥”这个词,何姝立刻想起了自己的那个江家表哥,心里骤然一惊,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眼。
面前的人身材十分高大,只怕比二哥还要高些,皮肤微黑,浓眉大眼,精亮的目光像两个小太阳,一笑时就露出一口白牙,显得憨憨的。
跟江表哥完全不一样······
何姝心头微松,便也浅笑着回了一礼。
“怪热的,你先回去吧,不用送了。”
看着两人往外走去的背影,丫鬟珠儿忍不住惊叹道:“这文家公子看着人高马大的,倒比咱们世子爷和大爷还壮实,一看就是练武的人,打起仗来肯定了不得。”
何姝被她的话逗得笑了起来:“傻丫头,武功好坏,可不是看谁更壮,谁就更厉害的。我两位哥哥练的都是内家功夫,是不一样的。”
珠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
晚间,何沐阳得知文宏回了京都,便问:“怎么也不留他在家里住几天?”
“他回武馆住了,说是师父管得紧,走不开。”常晞笑道:“反正过几日你休沐,到时候再邀他聚一聚,也是一样。”
何沐阳想了想,也好。
自己也有些日子没见过柳如云了,索性找他们两个一起,出去吃顿便饭。
问了问常晞的身子,何沐阳就穿上衣服去了外书房见幕僚。
骊珠端了茶进来,正好跟何沐阳擦身而过。看着他的背影,骊珠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担忧之色。
世子爷最近怎么这么忙?
每天天不亮就进宫当差,戌时才回来,晚上匆匆吃口饭,歇半个时辰,又要赶去外院······天天这么熬着,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她看见常晞呆呆地坐在那里不说话,就把燕窝粥放到常晞的面前,犹豫了半晌,还是道:“您看,要不要劝劝世子爷······”
常晞轻轻摇了摇头。
虽然何沐阳没有跟她提起,可皇帝要大改祖制,收回皇田,削减宗亲用度一事,满京都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了。
何家虽然不属于皇室宗亲,可也是仅次于宗亲的勋爵之家,现在外头人心惴惴,生怕皇帝先拿宗亲们开了刀,之后就要来找勋爵之家的麻烦了。因此每天往来宣平伯府上的人络绎不绝,有打听宫中消息的,有过来探宣平伯的口风的,也有抱怨吐苦水的······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何栎辉的心里也拿不定主意,更不耐烦应付那么多人,因此寻了个由头,直接避去了京郊。
正主不在,何沐阳是世子,又是何家唯一一个在宫里当差的,自然成为了被众人探问的目标,幸而他有差事,不在家的时候多,即使偶尔在家,他一向面冷话少,众人都知道他的脾性,也不敢过分逼问。
于是常晞就成了另一个目标。
经常会有人带着补品过来看望她,可话里话外都透着想打探消息的意思。
何沐阳不愿意她孕中操心,什么也没有跟她说,她当然也是一问三不知,来找的人发现什么也问不出来,这才渐渐的歇了心,饶是如此,隔三岔五的还是会有人上门。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宗亲被这一刀切中了命脉,群情激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是,谁也不能说皇帝做得不对。
按照祖制,亲王的年俸有一万石,郡王的年俸两千石,除了直系宗亲,宗亲的子孙后代全都有丰厚的俸禄可享,一直到第八代孙子,还能领到每年200石的俸禄,堪称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不仅如此,各路宗亲王室均有大大小小的封地,这些封地全是大片的良田,却既不纳税、也不缴粮,光这一项,每年就能赚一大把银子,更不要说还有夏天的冰补、冬天的炭补、修建宅院时可领的圆屋银子、日常用的布匹、油烛等杂七杂八的各项供养······
可以说,这些宗亲们过的日子,是全天下最滋润的。
相比之下,百官的俸禄和百姓的收入就少得可怜了。
一个正一品的大员,每年只有不到一千石的俸禄,而从七品的知县,每年就只有不到一百石,百姓就更不必说了。
从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时候,倒还供养得起这些皇室宗亲,可如今连年灾情不断,税收锐减,朝廷立刻就不堪重负了。
因此改祖制一事,宫里是势在必行。
兹事体大,皇帝禀风雷之势而下,这把火最后会烧到谁的身上,谁也说不准。一个应对不当,就可能招来灭门之祸······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能去劝何沐阳早点休息。
毕竟他是在为全家遮风挡雨,明明知道他不能歇也不敢歇,却还要假装关心的去劝他歇,那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
常晞想了想,吩咐骊珠道:“外头的参茶快喝完了,我记得库里还剩两棵白参,都找出来吧,做成参片,给世子爷送过去。”
骊珠连忙屈膝应是。
屋里的灯已经熄了,换上寝衣的常晞独自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她索性坐了起来,望着面前银红色的葛布帐子,细细回想着前世发生的事。
已经十多年过去了,从前的记忆就像一道道模模糊糊的影子,她越是细想,就越是什么也抓不住。
更何况,前世的她见识有限,只知道把目光盯在家宅之事上,对外间的风波诡谲本就不太留心,现在想从那些零星的记忆中找出什么蛛丝马迹,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