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奶奶会来的(1 / 2)
合江村,海川一个极为偏远的乡村,宁河支流从村口流过,把合江村从海川孤零零地分割了出去。
务农土地贫瘠,经商路途难行,办厂没有基础,所以在海川,合江村算是出了名的穷地方。
出村一条路,坑坑洼洼,本地人戏称:晴天“洋灰”路,雨天“水泥”路。
改革开放后,为了创收,村里因地制宜兴建了砖瓦厂,给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唯一的出村路上,被重车淘得大坑摞小坑,步行还不觉得什么,机动车就只能慢慢地晃吧。
交流团的一个活动环节就设在合江村。
这倒不是海川人故意哭穷,交流团在海川也不是没看到繁华的地方,选择合江村就是为了让联盟人看一下,华夏是在怎样的一种困难情况下,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创造辉煌的。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心,合江村人没有失去进取心。
这是联盟和华夏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没有对比,就没有思考,联盟人又不是没过过苦日子,比合江村更苦的情形联盟大部分地区都经历过。
现在再让他们看一遍,也是激起一些回忆,联盟人感慨也罢、愧疚也罢,都无所谓了。
郝刚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就是这么困难的地方,海川人也有信心把它改造成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进村时阳光温暖,虽然路途难行,但还算安全。
交流团在合江村的活动也很顺利,该看的看了,想了解的也了解了。
维阿夫人很感慨,尽管合江村的老百姓还是很贫困,但充满希望的眼睛是骗不了人的,那里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
维阿夫人知道,联盟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比合江村人要好,但在绝大多数联盟人的眼中已经看不到这种光芒了。
夯土的院墙、树枝的篱笆,矮矮的柴门,一盘石磨,一个鏊子,当家主妇正在烙馍。
维阿夫人带着几个交流团成员坐在这家农户院门前,正品尝着当地的特产主食。
淳朴的主人咧着嘴笑着,热情地把一张张做好的烙馍往客人手里塞,好客是合江人的特色,家里再穷也得把客人招待好了。
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能让乡亲们指着脊梁骨骂死,这是合江人处世的准则。
更何况士林集团发下话来,谁家送出去的东西,士林集团双倍补偿,让客人吃好、多吃点,合江村人不吃亏。
不需要担心士林集团的信誉,合江村老少在士林集团上班的人不少的,拿回家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刚出炉的食物是最香的,虽然食材不是很精细,但简易的加工方法和初次品尝的新奇掩盖了一切的不足。
维阿夫人吃着香喷喷的烙馍,眼睛却盯着不远处的猪舍。
这个村里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些猪舍,已经很现代化的猪舍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建设的,喂养的猪饲料也是非常先进的工业化产品。
在极为原始的村落里,猪比人过着更为现代化的生活,这让维阿夫人很惊奇,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家的?为什么要建这么先进的猪舍,而不是先把房子盖好呢?”维阿夫人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弄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维阿夫人觉得自己可能会白来这一趟。
“我来说,我来说。”家里的小女孩活泼地抢着说。
没有害羞,更没有扭捏,这一段时间以来,美好的生活希望让偏远地区的小孩子也变得开朗起来了。
“好好,你来说。”主人宠溺地答应道。
“奶奶,我家的猪舍是叔叔们帮我们建的,猪长大了,卖了就有钱了,有钱我们就能盖新房子了。”
小孩子的表达很简单,但维阿夫人却明白了,这些猪舍是海川的援建项目。
华夏人一般讲究“救急不救穷”,但那是江湖人的说法。放到海川那就是“救急也救穷”。
给老百姓提供摆脱贫穷的路子和支持这才是治本的做法。
为了表示自己也能为家庭做贡献,小女孩还专门从旁边的筐里拿了一把嫩草扔进了猪圈里。
看着肥猪欢快地争抢着,小女孩咯咯地笑着,邀功似的朝维阿夫人示意。
维阿夫人微笑着,也拿过几根青草学着小女孩扔进猪圈,拉过小孩子的手和她一起笑起来。
“你上学了吗?”维阿夫人问道。
“我三年级了。”小女孩自豪地回答道。
“哦,那么厉害,你学了些什么啊?”维阿夫人是教育出身,和小孩子交流是老本行,就和小女孩兴致勃勃地说起话来。
大人也许还会耍些心眼,但小孩子不会,尤其是在维阿夫人这样的老教育家面前,任何做作和虚伪都瞒不过她的眼睛。
“奶奶,我会背作文。”小孩子就是不禁夸,给点阳光就要灿烂的。
“背给奶奶听听好吗?”维阿夫人鼓励着。
“好的,我就背诵《翠屏村的天》吧。”
“在我小时候,翠屏村的天始终是灰蒙蒙的,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其他颜色。……”
童声响起,维阿夫人知道小孩子没骗自己,颜霞的这篇作文确实是写出了海川人的心声,小孩子是可以理解这些浅显文字的含义的,背诵起来一点儿也不生涩。
“奶奶,你说作文里写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小女孩仰着头看向维阿夫人,眼神里充满憧憬。
“是真的!”维阿夫人迎着小孩子渴望的眼神,回答得很肯定。
在联盟,她读过这篇文章,她不敢确定作文里的乌托邦式的愿景能不能实现。
但在海川这些天,她有了新的看法,也许这些东西离得真的不远了,因为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梦想和拼搏的精神。
“我也许该多到华夏来”,这是维阿夫人内心隐藏很深的想法。
“奶奶,你能来教我们俄文吗?我们学校里没人会讲俄文。”
维阿夫人一愣:“孩子,你为什么要学俄文呢?”
“老师说我们和联盟有很多来往,我们很多人都听不懂联盟话,以后会需要很多俄文翻译,我想给他们当翻译。”小女孩还是一脸的期待。
维阿夫人压抑住快要涌出的眼泪,什么是希望?每一个期盼日子过得更好的孩子就是希望,在这个极为偏僻的村庄里,维阿夫人深深感受到了华夏的力量。
“奶奶会来的,奶奶会带很多人来教你们学俄文,学其它东西。”
维阿夫人不是政治家,她是一个教育家,传播知识和文化是她追求的使命和目标,面对孩子诚挚的诉求,她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目标,让更多的联盟教育人进入华夏。
无需考虑政治,即使有阻碍,那也把它们踢到一边去,让孩子学到需要的东西才是最神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