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二章:锦上添花(2 / 2)

加入书签

房子一样大,但家庭人口却不一样多。

三五个孩子算少数,大多都是六七个、七八个,多的都能有十几个孩子。

人口少的还好说,人口多的怎么办?

总不能儿媳妇们住一屋,儿子们住一屋吧,这成什么了。

“之前我们大队您是来过的,因为人口的多寡所以造成了宅基地大小不一,那道路就跟迷宫一样,东拐一下,西扭一下。”

“有的巷子能过板车,有些巷子也只能过个人。”

“也正因为宅基地大小不一的原因还造成了另外一个不好的结果,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左邻右舍都会多出一块无主之地。”

“常年无人管理,荒草成堆,滋生蛇虫蚊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大侄子江澈就提出不论人口多少,一户一宅。”

“就这么的,原本是两百多户的大队,这一下成了八百多户的。”

说到这里,江大康傲娇了许多。

不为别的,这才短短的十来年沙河村由原来的一千多人两百多户,发展到现在人口接近六千人八百多户,看着老江家一步步开枝散叶扩大家族,心里美啊。

“再详细说说。”

农村的面貌谁都想改变,可单单一个宅基地的问题都十分难办,剩下的问题更不用想了。

现在听到江澈这个沙河大队出来的大领导居然想出了如何重新分配的问题,于高官顿时来了兴趣,垒了几块砖坐在上面细听江大康给他讲解。

“我们大队是这样的,先将所有社员的宅基地收归大队,连带之前分配的自留田也一并收归统一规划。”

“对于宅基地的分配,只要成了婚的或者年近法定结婚年龄的男丁都可以分配一块宅基地。”

“对于家里没有男丁想要招婿的,我们也会先跟社员沟通打算留几个姑娘在家,我们先预留出宅基地,最后的划分以实际为主,余下的收归大队。”

“我们分配的宅基地都是同样大小的尺寸,不看人口多寡,只按照户头数分配。”

“至于

江大康最近这段时间,解释宅基地分配的事情那可太多了,不敢说倒背如流,但说起来那时张嘴就来,根本不带打磕绊的。

“能人啊,这套办法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给子孙后代也留好了后路,真是好办法!”

听完江大康的详细解读,于高官对江澈的佩服又上了一层。

不要以为自留田小,按照国家规定每户使用的自留地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百分之五,但实际上许多大队都会超额划归自留田,因为自留田不需要交公粮!

若是把整个大队的自留田都收上来然后进入再分配,不仅解决了人口增多宅基地不够的问题,还顺带着解决了有的人家多占偷占的问题。

“老吴、老李,你们这事儿办的不错,很不错。”

看着一栋栋即将要完工的房子,于高官难得的夸奖了一句。

只是这没头没脑的夸奖把两人说的有些懵,沙河大队不管是从整体规划还是从建设中自己都没有出过一份力,这夸奖从何而来

当然被上级领导夸奖,两人还是非常高兴的,这不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嘛。

只是两人刚才对视时一闪而过的迷茫被于高官看到了,随即解释道:“我夸你们不是因为你们最近的工作做得好,是你们没有因为

“咱们既不能像之前那阵‘风’一样大吹大擂,但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

“领导,这您夸错人了,等我们知道沙河大队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建材已经进村了。”

如果是别的事情,功劳他俩贪了就贪了,可建材是江澈自己从京城调的,听说找的还是管委会的主任,这份功劳他们可不敢贪。

“哦?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大康同志,江澈领导在大队吗?我有点事想请教一下他。”

“在的,在的。”

江大康牵头带路,把几人引到江澈的帐篷前。

“江领导,感谢您为家乡的建设想出这么好的主意,也感谢您为家乡的建设亲自跑来这么多的建材。”

“我作为一县之长,有愧啊。”

“您看这里面有没有我能出上力的?”

一见到江澈,于高官热情的握着江澈的双手感激道。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于高官这一番话若是普通人听了那就是感谢江澈为老家献言献策做的贡献,可放在明眼人耳朵里后面这一句‘有愧啊’,这是在问江澈沙河大队还有没有他能做的。

沙河大队建设的这么美、这么好,肯定是要当作典型上报的。

可这么大的一番政绩,里里外外全是江澈的身影,自己这一县之长一点力都没有出,同僚们要是知道了还不得笑话死他。

最后这句的意思翻译成人话就是;花花轿子人人抬,您也给我一个锦上添花的机会。

人家是一县之长,当地的父母官,沙河大队建设新农村这么大一件事儿,一点不让他参与确实说不过去,传出去人家笑话的不仅仅是于高官,连带着江澈都得笑话,说他不懂规矩。

既然碰到了,江澈肯定不能做那种不识趣之人,正好之前考虑天气的原因马路想着放到年后修,现在人家找上门了,这件事儿也就好解决了。

“您问起了,那我就直说了,还真有一件麻烦事儿没有处理好。”

“就是马路的建设和建筑材料我没能解决,您看咱们县里能不能帮着解决一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