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二章 刀笔(2 / 2)

加入书签

张府之中,郑氏送走了人,叫身边的丫鬟给她捶背,她这几天本来有些感冒,各家夫人都派人过来看望,不过这些人她都不用见,只有这个英国公府张軏的小妾萧氏,是登了她的门,执意要见她。

郑氏身体不舒服还不得不见客,不过萧氏和她说了不到半个时辰的话,也没说什么要紧的事,也就走了。郑氏也是知道萧氏这个人的,虽然是个小妾,但是也是出身大户的,是个精细人,察言观色是最熟谙的,怎么可能做出如此不体贴的事情,在明知她生病不想见客的时候来见她,见了也没什么事情说,只是东拉西扯一番就走呢?

她刚刚抿了一口姜汤,就听见身边的丫鬟“哎呦”一声,惊讶地不得了。

原来萧氏带来的礼物之中,竟有一盒猫儿眼,最大的一个有如龙眼大小,浑圆饱满,晶莹洗濯,珠面竟然出现短短的一层毫光来,颜色一明一暗,像极了郑氏曾经在宫中猫儿房见到的暹罗猫的眼睛。

饶是郑氏见识了不知多少好东西,也不由得“啧啧”了两声,拿起了盒子里的猫儿眼看了看,道:“这东西指甲盖大的一颗,价值百金呢。银楼里面我原打算做几款猫儿眼的头面,只是二弟都说这猫儿眼原石,不太好寻,只有锡兰国产出,我想着凑不齐,也就罢了。”

倒是张升的小妾手上带了猫儿眼的指环,郑氏瞧见了也作不知道,这小妾不过是仗着生了个儿子罢了,张升也就是瞧着这个让她进了门。不过她见到的那猫儿眼指环,也还比不过这盒子里的任意一颗。

“这样贵重的礼物,”郑氏道:“自然不会是萧氏能给得起的,大半是张軏,或者是老太太的意思,张輗叫咱们娘娘给抓了,只说是咆哮不敬,具体也不清楚,但看这勋贵都回去了,只把一个张輗圈起来,想来也是有问题的。”

“那夫人要进宫去吗?”丫鬟问道。

“如今局势,可不是我们这些妇人瞎掺和的时候。”郑氏是个有见识的人:“为了贪这一盒猫儿眼,搭进去的东西可就不是我能承受的了。”

她说着要将手上的猫儿眼放回去,眼睛一瞟,却教她看出了一点不同寻常。

“是我看错了吗,”她捡起这盒子里的最大的那一颗宝石,对着光源仔细看了一会儿,指着其中细如发丝的一道黑线道:“这是有一道裂缝吗?”

她觉得张家不太可能用这样的次品来糊弄她,果然当她循着裂缝轻轻扭动的时候,猫儿眼就一分为二,里头出现一个小小的白色蜡丸,捏开蜡丸,就出现了一张薄如蝉翼的信纸,展开后不过铜钱大,叠起来只有一粒大米大小。

这信最终在王度的手中,他仔细看过了一遍,沉吟了一会儿才道:“张軏说鹰扬卫指挥孟贤策划哗变,煽动京营围攻部堂。”

“孟贤是谁?”张昶是没有见过这人的,也怪他虽然身在锦衣卫衙门之中,却老神在在不问世事。

“现在不管他是谁,”王度道:“而是他是谁的人。我看张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果然是个赌徒的性子,一把全压在了一注上,但是不得不说,他投机对了。”

对于张軏的投诚礼物,王度和张昶都有些惊讶,而王度认为张輗的指认,应该是有实据的。

“赵王高燧,总是不安分,”王度道:“有趣,汉王倒是一直沉得住气,任由老三上蹿下跳。”

“那还不是因为他们兄弟两个,是一体的,”张昶摇头叹气道:“汉王搞定了一帮勋贵武将,赵王拉拢了一批中下军官,这俩将武官都包圆了。”

张昶虽然是个庄稼汉不错,但是经过王度这几年的熏陶,倒也懂得了朝中局势,然而在王度看来,这家伙还是不可调教的榆木脑袋。

“他们若是一体的,”王度呵呵道:“就不会有这一次的哗变了。”

短时间内,这俩人也许处在一个阵营,那就是拉倒太子阵营,但是太子之位只有一个,赵王这个不安分的野心家,能眼睁睁看着汉王坐上去吗?当汉王做了太子,赵王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历朝历代,还没有两次废太子的故事。

赵王非常清楚,他的两个兄长,任意一个都比他现在所拥有的力量大,他所使且也只能使出驱虎吞狼、鹬蚌相争的办法来,这方法其实一直很好用,比如这一次的哗变,太子吃罪,而太子要想挽回圣心,非常有可能铁腕处置勋贵,而勋贵恰恰是汉王的人,更给皇帝造成了兄弟阋墙的印象,不得不说,赵王的确是躲藏在黑暗之中的阴谋家,他的阴谋暗伤上不得台面,且居然还叫张軏这样的聪明人发现了蛛丝马迹。

“那现在怎么办,”张昶道:“要把这孟贤抓起来除掉才是!”

“什么理由呢?”王度道:“叛乱业已平息,首恶胁从如数被诛,这时候人心刚刚平静一点,又没有理由地抓了一个京卫指挥,京卫难道不摇动吗?这人就算是被抓了,供出了赵王,皇上会信吗?太子也没有随意诛杀京卫兵马指挥的权力。”

“况且杀了他,赵王还会有新的党羽,我们却不得而知,”王度道:“倒不如留着这一个,今后做一个大局。”

北京行在,随侍的内阁学士胡广和杨荣头凑到一起,对着南京新到的奏疏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戡乱了,”胡广松了口气:“总算可以放下一颗心。”

他说着也点点头道:“这处置方法,我看很稳妥,皇上那里,可以有个交代了。”

胡广是真的宽松许多了,之前传来哗变的消息,皇帝又是愤怒又是焦虑,当着他们的面,不知说了几遍太子无能的话,甚至提出,想要汉王高煦回到南京处理叛乱——当然叫他们三个给拦住了。

他们来到北京,非常确定在北伐的要紧关头,皇帝是不可能处置勋贵的,早就想通这一场肯定是要文官背锅的,这虽然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但是若是能牺牲一些人,稳固太子的位置,是他们心甘情愿的。

然而杨荣却眯了眯眼睛,道:“一个死了的黄国光几乎就能负了全责,而且这人是被手捶棍打活活殴死,这可是户部侍郎,三品的官儿呢,颜面何在?朝廷颜面何在?”

胡广就道:“你说的不错,可是人都死了,还能如何?”

“这奏章一切都尽善,”杨荣轻描淡写道:“只在这两人的死法上,其实还可以改一改。比如,遭受乱卒手捶棍打之后,二位侍郎义不受辱,自尽全节。”

“把他杀改成自杀?”胡广睁大了眼睛,这种死法就带着刚烈和气节了,义不受辱的二位侍郎自然可以得到舆论的同情,即使背负了罪责,皇帝却也肯给一个宽大处理,而且他们的家人,总算不用颜面扫地,无疑会减轻各方面的责难。

胡广也不由得暗暗称叹,然而面对奏疏却道:“只可惜再也改不得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