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一波又起(2 / 2)

加入书签

武腾四卫的士兵也是如此,大家战斗力都差不多,凭什么你们捞了这么多。

现在得知前往四川平叛,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飞到四川。

这些士兵可不是卫所兵,因为祖上当兵,不得不当兵。

他们可是募兵,当兵就是为了银子,军队开拔有开拔的银子,杀了敌人有赏银,就算是战死了还有抚恤银。

比起苦哈哈种地的百姓,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别看五两开拔银子不多,回到老家能买半亩地,他们从辽东到山东,仗没打,开拔银子先领了十两,一亩地到手了。

当然比起大同的同行,他们少的领了二三十两赏银,多的领了上百两,看着就羡慕。

在朝廷的调度下,一些商船,载着这些士兵们上了船。

至于这些骑兵,想上船就不行了。

在运河的船只,运人还行,运马就不行了,之前辽东的骑兵能坐船来山东,走的是海路,海船比运河上的船可是大了许多。

很快这将近四万士兵,坐船的坐船,骑马的骑马,向着四川进发。

朱由校也在养心殿见到了五年未见的徐光启。

“徐师傅比五年前又瘦了一些。”

见到徐光启,朱由校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话听着好像很耳熟,没错,他见孙承宗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倒不是为了拉拢人心,而是真心感慨。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臣在陕西这几年,身子骨倒是比之前好了不少。”

徐光启的精神还是很不错的。

“那就好,徐师傅在陕西五年,陕西虽有旱灾,可没有闹出什么事情,相比之下,山东也在推广高产作物,可却出了这档子事。”

朱由校点了点头,不由的又说起了白莲教起义的事情。

“这其实也不是山东官员的不作为,白莲教如同野草一般,沉寂一段时间,便会卷土重来。”

“臣看了朝廷邸报,发现此次他们叛乱也是一次巧合,谁能想到一个脑袋少根筋的人,想要买凶刺杀朝廷命官,正好找的就是白莲教的人。”

徐光启看到邸报的时候,只觉得实在是巧合太多。

“这看似巧合,实则也反映了当地官员的不作为,就如同郓城等几个县令,贼军未至,率先带着家人逃跑。”

“要知道,杨国栋已经派了一些士兵进驻县城,但凡他们做些抵抗,也不至于这么多县城落入贼军之手。”

“不说这些了,徐师傅跟我说说陕西的情况吧。”

朱由校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巧合,很多时候看似巧合,背后也有其必然性,不过聊这些事情太扫兴,转而询问起了徐光启陕西的情况。

“臣刚到陕西的时候,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最大的问题便是现在气候异常,当地粮食歉收,很多百姓几年都没吃饱饭了。”

徐光启开始说起了自己初到陕西的情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