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竹之为箫赋(1 / 2)

加入书签

因礼部南院的风雪太大,待到潘炎走到两庑廊间的正厅时,便对举子们说因天气寒冬,又有大雪,便不设香案,各举子自处便宜即可。

果然今年,潘礼侍又改变了考试的顺序,“以诗赋为首场!”

听到此后,西庑廊下坐着的郑絪,隔着风雪望着对面的高岳,得意地笑了。

而高岳却也端坐在书案的烛火下,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伸伸手腕,扳扳手指,接着扭动几圈脖子。

“高必先。”高岳这时听到了这声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独孤良器,两人热情打着招呼,“今年杂文诗赋如何了?”

“有信心。”独孤良器放下行李和席子,很有自信地说道,“高必先呢?”

“希望昊天不负于我。”高岳只是如此回了句。

另外边,刘德室和卫次公也来到坐下。

“借过借过。”卫次公此次吸收去年惨剧的教训,专门背着个大箱子,自拥挤人群的里艰辛走来,左右摆动,把其他举子的器具撞得咚咚散落,接着卫次公再度坐在庑廊的屋檐下,他也不取下那箱子,而后自两边抽出了竹制的滑杆,形成个小小的棚架,罩在头顶上,接着又搭上了厚布蒙好,然后卫次公拍拍手,才算是心定——这样别说是瓦片,就算是墙砖跌落,也砸不到我的砚台和文章。

而高岳则恰好被卫次公挡住。

“难不成他要让刘德室给自己作诗?”郑絪心惊了下。

这面,潘炎已经开始让学官报出了今年诗赋的题目,“此题为临时所出(潘炎其实在掩人耳目),关于器用的,本礼侍前面有帘,诸举子膝下有席,帘席皆由竹而制就,请以竹为题,韵脚为‘瞻彼淇奥,绿竹如箦’,可不依次,各为一赋。”

此言一出,举子们都轰动起来,今年居然是以“竹”为赋!

这个赋题吧,你说难,于情理不合——没有出任何礼经里的生僻字眼为题,更不要求依次压韵脚;

可你说容易吧,也不尽然,举子再也不好引经据典来凑字数了,并且题目关乎日常所见之物,想要别出新意还真有些难。

这个题目就连郑絪也眉头紧锁,颇感为难,他搓着自己有些冻僵的手,下意识向对面望去,却见到高岳隐隐喜上眉梢的模样,好像势在必得,“怎么会?在投省卷时潘侍郎还说他作诗粗鄙不堪呢,现在却好有自信的样子。常相曾对我关照过,假如高岳是这副轻松表情的话,那么就表示他绝对有诈!”

可正想着,卫次公背着的那个厚布凉棚,随着他的动作摇来晃去,就像面大幕,将半个高岳挡在其后,郑絪一面琢磨这诗赋该如何写,另外面又在那里不断“监察”高岳的动静,关心则乱,便在席位上东挪挪,西蹭蹭,情绪逐渐焦躁,内心一团乱麻似的。

卫次公动笔了,刘德室动笔了,那边独孤良器也下笔了——高岳将笔蘸墨后,也气定神闲地落笔了。

而后整个东西庑廊点着丛丛蜡炬,烛火于寒风里摇来摆去,光亮里举子们有的枯坐冥想,有的则笔声娑娑......

渐渐天大亮,但是风雪天气,根本没有什么阳光可言,不知何时,昏暗又不断笼罩下来,所以举子们点的蜡烛几乎就没熄灭过。

“糟糕,按照规定,不管到了什么时刻,只允许燃完三根蜡烛就要交卷了!”郑絪醒悟过来后,却看到自己只写了寥寥数行,而蜡烛已换上第二支了,便不敢怠慢,也不去看高岳了,只能先顾及自己,硬着头皮勉力写下去。

待到收卷时刻,高岳、刘德室、黄顺、卫次公,乃至独孤良器,似乎都很自得,而郑絪反倒被高岳搅乱了心理,只发挥了平日里七成的实力,不由得大为懊恼,因首场诗赋本是他的得意专长,这下给他带来的心理影响,反倒额外沉重。

入夜后,潘炎观高岳的赋,写的是《以竹为箫赋》:

智者创物,皆有其用,箫干之身,谓竹于淇,原夫梁苑,猗猗翠绿。吸至精之滋熙,条畅罕节;托身躯于后土,苍色润坚。朝露清而陨其边,玉液浸而承其奥。至于秋蜩吟声,玄猿长啸;孤鹤悠娱于其下,群禽翱翔拂过其颠。

竹之为帘,饰闺馆而锦屏镀辉;簟之为箦,敷高堂而广狭有准。然察其素体,翔风萧萧径其末,清净幽隐而弗喧,惠而不费,因为洞箫。斯哉美竹,岂备物而致用,亦道同于君子。尽般匠之工巧,甘剖节而离根;衡夔妃之准法,奉荣光而再穆。带以象牙,文理丰瞻;锼镂离洒,绛唇错杂。若乃徐听其曲,廉察其歌,风鸿鸿而不绝,优娆娆以婆娑,翩绵连以牢落,漂乍弃而为彼。

聆其妙声,其言蔼如,则优柔温润似静女;闻其巨音,周流泛滥,则澎濞慷慨如壮士。故贪饕者听而廉兮,狼戾者闻而不怼,刚毅强暴反仁恩,啴唌逸豫戒其失。从容乐道,乐不淫兮,连延络绎,变无穷矣。(MMP我已经尽力,编不下去了,其他就不要刁难我了,切韵广韵这些书我看不懂)

潘炎捏着胡须,想了想,高岳这赋总的来说,虽不能说多好,可还是不错的,也压住了韵脚,同样体现了比较健康积极的三观,比去年的拽白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于是潘炎又翻阅了其他举子的赋文,除去国子监韬奋棚的几位表现都颇为出色外,觉得都还不如高岳,而郑絪尤其让他感到意外,居然也稍微有错乱的地方。

“按照岳丈所说的来......这赋文我暂时判他个中上,待到高三鼓最为得意的时务策时,再把他给提上去。”潘炎计较已定。

正在潘炎磋磨时,几名身着朱色衣装的内侍走入都堂,称“潘礼侍首场赋文有定夺了没?”

按照常理,春闱进士试是由礼部全权负责的,皇帝一般不会直接参与,但今年之试,因皇帝和高三鼓有过约定,并且也很关心郑絪,故而不断会派中贵人来探询。潘炎急忙起身,说赋文名次基本已定。

“那高三郎免黜落乎?”一名内侍特意代皇帝问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