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吴少诚得节(2 / 2)

加入书签

押船的吴少诚麾下对班宏说,之前淮西防秋兵叛乱,皆是吴法超、张崇敬私下串联,被广弘妖僧迷惑所致,现已将逃回的乱兵一并处斩,乞求朝廷谅解——另外今陈仙奇已亡故,请朝廷命吴少诚为淮西留后,不日继承旌节,以安申光蔡三州人心。

听到这个要求,班宏心中极恶,他清楚陈仙奇全族已然遇害,按照他曾经出使成德军时那脾气,早就该掀桌子翻脸,然则朝廷现在下达给他的方针是“暂且姑息”,班宏便暗暗调整下呼吸,对淮西朕的来使说:“既然乱兵皆被处决,那么本使也方便回复朝廷了,吴兵马使(吴少诚现在的名义还是淮宁军都知兵马使)请求为留后问题不大,由本使面奏陛下。”

而来使却得寸进尺,声称先前防秋时有兵马使名叫苏浦,在乱兵被镇压后投向朝廷,恐怕他会多嘴多舌,故而请求朝廷将其归还给淮西镇。

现在苏浦已追随高岳在凤翔府,班宏也晓得对方索要他的目的是什么,便断然拒绝说,苏浦已入他镇军府,请吴兵马使勿念。

那来使还要争辩,班宏便直接了当告诉他,朝廷度支司为安抚淮西镇士兵,特让本使押送二十万贯钱来,希望吴少诚以后能继续为朝廷效忠。

这钱也送来了,人事更迭也认可了,淮西镇的几位来郾城的要籍官也没啥好说的,便对班宏说一定一定,这三百六十六颗乱兵首级还请班宏清点。

班宏脸带厌恶地摆摆手,说不用了,“吴兵马使好自为之。”

等到郾城之会过去没半月,京师果然出制文,先授吴少诚为淮宁军留后,随即又没过数日,正是授吴少诚旌节,认可其为检校工部尚书、淮宁军节度使兼蔡州刺史,授吴少阳为检校御史中丞兼淮宁军行军司马、都知兵马使,李元平为检校刑部比部司郎中、淮宁军判官。

消息传来,蔡州军府一片弹冠相庆的景象。

而喜气洋洋的吴少诚,宣布将朝廷送来的二十万贯钱,并军府内积蓄的节度使杂给钱,共三十五万贯,统统赏赐给牙兵、镇兵们,其中牙兵每人十五贯钱,镇兵每人五贯钱。

成千上万的蔡州兵,连带他们的家眷,拜伏在营地军门前,对吴少诚挂出的旌节、牙旗五体投地——得了钱的他们正式认可了吴少诚在整个淮西的统治地位。

在这里必须提及的是,吴少诚、吴少阳其实和当初李希烈一样,对淮西镇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户,他们都是安史之乱渡海来内地的平卢军出身,后来才进入到淮西,不过历次叛乱、内讧里淮西镇的平卢子弟已折损殆尽,所以吴少诚收买的军心、人心,实则是申光蔡本地土著的。

也即是说,蔡州地区的“民意代表”,认可了吴少诚,带领他们和朝廷继续对着战。

故而蔡州或者说淮西的割据,实则是地方和唐朝中央的对抗,或者说是申光蔡地区的土著军人集团,和中央的对抗。

不但申光蔡如此,其他割据的方镇,如淄青(平卢军)、魏博(天雄军)、恒冀(成德军)、幽燕(卢龙军)都是如此——本质都是汉人为主的地方军事集团,并不存在什么胡化。

是的,也即是陈寅恪在隋唐史稿里极力鼓吹的“胡化”理论,及由此理论衍生出来的唐代方镇“胡化”的说法,一概是伪概念。至于说什么胡化延续到宋朝,浸润在宋朝的军制里,更是无稽之谈。

现在一般认为淮西有胡化现象的,无外乎是说原本镇守北疆的平卢军有胡化,然后平卢军到了淄青、淮西后,将这些地区胡化,稍微审察下就知道这些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平卢军至淄青时,战兵不过两万余,连家眷一起撑死十万人,就这两万人,还要考虑对安史叛军的战斗里因战亡、叛变而损失的,而平卢军当初被李忠臣带去淮西的,仅有五百到一千人而已。

那么申光蔡三州的总人口呢?保守估计也有四十万上下。

也即是说,李希烈反抗朝廷的军队里,只有那千把“假子”算是平卢子弟,其他的全是淮西土著子弟,或自周边州县招募的亡命,现在吴少诚的底盘亦是如此。

一千名所谓“胡化”或“半胡化”的汉兵(平卢军主体依旧是汉人,他们在北疆镇守时到底有多少程度的胡化,无迹可寻,陈寅恪大师根据杜牧给出身范阳的卢秀才所写的一篇碑文,就武断说什么河朔胡化了,汉人里盛行骑射、敢于驰战就是胡化?这种论调就是默认汉人自古无武勇基因,是很要不得,也很不严谨,实际自秦汉时代起,边郡汉人多习骑射,根本是司空见惯事),想要“胡化”四十万汉人,用脚趾头想想也晓得根本不可能,这批人重返淄青、淮西地区,重新被汉化还差不多。

那么蔡州地区,为什么会在唐朝被目为是民风凶悍之地,以至于中后期屡屡反叛朝廷呢?其实很简单,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和颍川地区处于洛阳、南阳、荆襄、淮南等几处富庶之地间,向来就是商贸发达之地,又浸染勇烈剽悍的楚文化,所以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汝南(蔡州)人有轻剽气息,东汉时期因汝南靠近当时政治中心(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枣阳就靠着汝南),所以很重当地吏治,这才文教盛行,称百郡之首。但东汉灭亡后,蔡州地区到隋唐时期,政治地位边缘化,但军事、商业地位却依旧突出,舟车辐辏的同时,滋养大批豪帅、悍卒、大盗,便为难治之地,再加上安史之乱时,淮水流域兵戈酷烈,此后虽设军镇,但节度使向来为武人,最后致使淮西、汴宋直到徐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武器铠甲,有的是出去打劫,有的是防备打劫,山棚满山,江贼满江,民风日益彪悍。到了宋朝时期,政府依旧认为蔡州虽然土地肥沃,但桀骜习俗却没变化,故而要择选优秀的官员去治理才行,可宋元直到明清时代,非但蔡州,整个江淮地区因战事频繁,民风是越来越尚武轻文了。

所以朱元璋起家时,武将都是淮泗人,文士却大部分都是江浙人,便不难理解了。

莫非朱元璋也是胡化的结果?

故而藩镇割据,还是中央对地方的权力掌控失衡的结果,和胡化与否没任何关系。

就在吴少诚喜气洋洋时,李元平入内,对他献出了自保自固的数条方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