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黄盖受降!火烧连营!(1 / 2)
赤壁之战,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惊心动魄。
没有蒋干盗书,也没有黄忠的苦肉计!
蒋干过江只有这一次,至于引荐庞统的
周瑜与蒋干属于君子之间光明磊落的交谈,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多阴谋诡计。
蔡瑁并未被反间计害死,蒋干也不是小丑般的角色。
小说的情节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进行的改编非常必要,也非常精彩。
只不过正史中的周瑜少了心机,多了气度,并因为器量非凡被传为美谈。
只不过周瑜周公瑾,不屑于用阴谋诡计,他可不是江东鼠辈,白衣渡江!
而正史中的蒋干并没有那么不堪。蒋干,字子翼,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闲,莫与为对。”
也就是说,蒋干是仪表堂堂、才思敏捷的名士,在江淮地区颇有地位。
蒋干并非周瑜同学,也非同乡,只是同为江淮人士,所以曹操才派蒋干前去游说。
……
天幕之上!
两军目前隔长江对峙。
曹操得知孙刘联盟后,并没有放弃南征的计划,而是更加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一举消灭两个敌人。
他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号称八十三万,沿长江而下,准备与孙刘两军决战。
由于曹操的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多有晕船之症,因此曹操命令水军将船只用铁链相连,以防摇晃。
曹军这边并未打算主动出击,而是把军船紧密排列,搞了个水上要塞,看架势是打算打拉锯战。
同时,兵力劣势的周瑜也以逸待劳,致使战线完全胶着!
天幕之上的周瑜,周公瑾喃喃自语道:
“伯符,事关江东存亡,汝在冥冥之中,可佑我江东!”
东吴老将黄盖在旁边进言说道,
“启禀大都督,目前敌众我寡,若继续进行对峙,则对我方不利。
且由于曹操的军船头尾都连接在一起,因此可用火攻一举击灭。”
但是如何靠近敌船并放火,却是最大的难题。黄盖接着讲:
“若让我假装背叛前去递送投降密信,在接近敌船时可趁机放火。”
旁边有将校说道:
“我等与曹军隔江对峙,若是火势太小,根本无法袭破曹营,
更何况冬季无东风相助,就怕火势倒灌,反倒是害了我军!”
周瑜笑道:
“破釜沉舟,在此一搏!无妨,有死而已!”
正史上的赤壁之战,并没有诸葛亮借东风,但火攻确实需要东风相助。东风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被广泛运用。
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冬季通常刮西北风,夏季则为东南风。
但这只是泛泛而谈,在特定地区受地形影响,冬季刮东南风并非不可能!
周瑜凭借对地形、气候的知识、经验,对赤壁地区能够出现东南风是熟悉的,
所以安排黄盖诈降的日期必然经过深思熟虑。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东南风可以预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勇气。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时的形势,假设即便周瑜知道东南风很可能要出现,他真的有把握东南风一定会出现?
即便是现在的天气预报也常有不准的时候,何况古人的观察。
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固然重要,但战争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即主将的指挥。
如果不是周瑜,而换成程普或其他人,战争极有可能是另一种走向。
对于东南风,谁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周瑜也在进行一场豪赌。
曹操完全不把东吴放在眼里,没有等到北方士卒训练好就匆忙东进,水战经验不足就以荆州兵为主力,导致初战失败,士气受挫。
北军云集于乌林,又发生瘟疫,战斗力再打折扣。
曹操自恃人多势众,不顾火烧危险将战船连在一起,他已不是官渡以少胜多时的心理,曹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
周瑜正是抓住曹操错误的人,从而一战得胜。
从两军在赤壁初次遭遇战取胜,就能看出周瑜并未将所有希望压在东南风上,
他依仗的除了自然气候,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指挥水平的自信,对东吴将士水战能力的自信。
天幕之上,再次传来了雄浑的声音,随后一道白衣白甲的身影出现!
【六军并进征讨曹贼!】
天幕之上,伴随着大雾渐起!
周瑜稳坐中军台,高声道,
“诸军听令!”
他的眼神坚定有力,气场磅礴到足以让人感到震慑。
“在!”
周瑜:太史慈听令!
太史慈:在!
周瑜,
“速领三千军马,直奔黄州地界,切断曹操合肥接应之兵。
以放火为号,只看红旗,便是吴侯接应兵到,二军合一,拦截曹操败退大军。”
太史慈:“是!”
周瑜:“甘宁!”
甘宁:“在!”
周瑜走到甘宁面前,询声问道:
“蔡中、蔡和现在何处?”
甘宁:“陪阚泽于营帐中饮酒。”
周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