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这个叫百家姓(1 / 2)
在古代,贵族吃东西讲究一个时令,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都有个说法。
锅叉子烤肉,常涂没听说过,也觉得稀奇,一定又是叶星魂搞出来的新物件新吃法。
锅叉子,就是铁锅敲碎了,取其中一块。
陶炉里面点了木炭,锅叉子放在上面,淋了一点菜油。
牛、羊肉、骆驼肉、白菜、菠菜等摆满一桌,两碟蘸料摆好。
叶星魂用夹子夹了肉,放在锅叉子上面,来回的翻炒。
“殿下,这能熟?”
“必须能熟,前段时间让人腌了白菜,搭配着腌菜,那叫一个味儿美。”
不多时,肉熟了,叶星魂给常涂夹了一坨肉。
“大伴,尝尝。”笑眯眯的看着常涂,“您老可是第一个尝鲜的。”
对于常涂,叶星魂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个人别看掌管内侍省、密谍司,可不该过问的、不该插手的从来不碰。
也没有像十常侍那样夺权掌权,在外人面前,就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罢了。
最让叶星魂佩服的一件事,是当年北伐的时候,常涂号召齐州常家的人参军,常家还捐献了很多的家财。
据说,北伐的时候,镇北王叶擎天一共带走常家壮丁六百八十人,带回来的不足百人。
每战,常家的儿郎们都策马冲在最前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燕云十六州光复,老皇帝叶承乾论功行赏,却被常涂拒绝了,那是常涂唯一一次抗旨不遵。
理由是,身为武朝子民,为国家尽忠是本分,是义务。
对于内侍省的太监,也从来没有什么干爹、干爷爷这个称呼,只有上下级。
对于齐州常家,常涂也看的很紧,只要出现鱼肉百姓、欺男霸女的,立马法办。
可以说,常涂就是太监中的一股清流,活的最为通透。
叶星魂甚至敢断言,武朝的史书里面,肯定会给常涂作传。
打开酒瓶,叶星魂发现,和他预想的一样,果然是西域的葡萄酿。
葡萄酿在中原是稀缺品,因为运送的路上损耗极大,价格昂贵。
常涂冷不丁的带着一瓶贡酒找他,肯定有大事。
果然,酒过三巡之后,常涂缓缓开口,“殿下,可知道卢国公南下?”
“知道。”
叶星魂坐正了身体,表示对常涂的尊重。
在他的心里,常涂虽然是不完整之身,但绝对做了爷们之事,礼义忠孝齐全。
“因为江南牵扯甚广,所以山东豪门为了避免受牵连,就主动施压,请求陛下重新作《氏族志》。
陛下不想皇族叶氏排在豪门望族的后面,气的就喝了一顿酒,一天没吃饭了。
咱家看着心疼,却又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不得已,就跑来找殿下,看看能不能寻一个解决的良方。”
“现在豪门望族都嚣张到这种地步了吗?”叶星魂瞪大了眼睛看着常涂。
“没办法的事情,武朝虽然是马上得天下,确实有世家豪门在背后支持。经常受到他们的掣肘。”
“他们也配?”叶星魂一皱眉:
“太爷爷结束了江南、江北、剑南道三地军阀混战,虽然打了一场京城保卫战,但统一的功绩还在。
皇爷爷光复燕云十六州,武朝掌握了丝绸之路,也算是开疆扩土。他们凭什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虽然说看不上叶承乾,但就事论事,武朝的两代皇帝功绩还是有的。
“现在太尉王将明,已经多次上书朝廷了。”
“大伴,你来的还真是时候,叶宾王给我留下一本书,我去给你取来。”
说完,叶星魂快步走进书房,取出来一本书,递到常涂的手里。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以退为进。大家都是大夏子孙,姓氏何必再分三六九等?”
“大伴,这本书叫《百家姓》,原本是叶宾王留下来给家里的杂役识字用的,正巧你来了,这不就用上了?四个字一组读读看,是不是朗朗上口,轻松易懂?”
常涂读了第一页,诚如叶星魂所说,内容虽然没有文理,但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连续翻了好几页,才找了叶姓,常涂不解的看向叶星魂,“为啥要把叶姓放在这么远的位置?”
“这就是关键了。”
叶星魂得意一笑,“天下姓氏本就同源,修《氏族志》其实就是在恶心皇族,证明豪门望族力压皇族一头。既然这样,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昭告天下姓氏本源,排名不分先后。皇族主动把姓氏放在后面,你说在民间会不会收获一波声望呢?相对于氏族志而言,百姓更喜欢哪个?”
“殿下,你觉得陛下会同意吗?”
“他会拒绝氏族志,但不会拒绝民心。”
叶星魂脸上露出一抹狡诈的笑容,“大伴,如果皇爷爷在第一页写上姓氏本源,孔家做序。再让孔家牵头,把这本书收录进启蒙教育的书籍中,事儿不就成了?”
孔家?
常涂略微沉思了一下,确实像叶星魂说的,天下豪门学的都是儒学,孔家的东西,还真就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孔家。
百姓不识字但他们会听,会分辨好坏,把百家姓分发到民间,却也能在民间收获一波好名声。
“大伴,这事儿啊,你还得找一个人。”
“殿下是说谢大绅?”
“对,他是江南文士之首,他点头江南文士也就点头了。”
吃过饭,常涂对叶星魂深深一躬身,“殿下,国有镇北王是幸事,有您又是一桩幸事!咱家这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大伴,这书不是我写的,是叶宾王写得。您回去可别提我,不然又该招惹麻烦了。”
“咱家懂,外面天寒,殿下请留步,咱家这就走了!”
常涂坐上马车,离开了中山郡王府。
回到了紫宸殿,发现叶承乾正在批阅奏疏。
常涂躬身施礼,“陛下,奴婢幸不辱命,寻了一个解决的方儿,请陛下过目。”
把《百家姓》恭恭敬敬的摆在叶承乾面前。
叶承乾翻开了一页,起初没怎么当回事儿,越往后看越觉得舒服。
通篇都没有氏族志写的那么繁琐,相反却朗朗上口还方便记忆。
像是很多东西都没写,却又像是什么都写了。
叶承乾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这不正是朕苦寻的良方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