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临摹(1 / 2)
迟哆哆还在若有所思的想着,王老师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你放心,我父亲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人也很随和,我只是想把你的作品拿去给他看看,”王老师一脸期待地看着女孩:“也不会耽误你很多时间的,至于你的班主任那边,我可以帮你请假。”
迟哆哆想起刚刚那些老师讨论的,关于吴西语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就起了一股好胜之心。
吴西语书法很好,还拿过奖?
自己的也不差呀。
如果是之前遇到有人邀请她,迟哆哆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然而这次女孩却有些迟疑,思索了一会儿后答应了下来:“好呀老师,那我就跟你去吧。”
王老师喜不自胜,连忙给卢旭打了个电话,说要带迟哆哆去见自己父亲。
卢旭知道小姑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但他对这一行不算精通,也没想到小姑娘只是去做了个测评,竟然就能入得到大师儿子的眼。
不过有这种机会,毕竟也是一种好事,卢旭赶忙答应了下来。
王老师亲自开车,带着迟哆哆回到了家里。
王老先生正在品茶,见到儿子风风火火地带了个小姑娘进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干嘛呢这是?”
王老师一脸激动地把迟哆哆推到了父亲面前:“爹!我给你带回来一个宝贝!”
王老先生看了一眼水灵灵的小姑娘,又看了看自己儿子,猛地一拍桌子:“臭小子,你是不是在外面干了什么坏事?”
王老师忍不住愣了一下:“坏事?什么坏事?”
“你这么做怎么对得起你妻子!”王老先生吹胡子瞪眼地道:“就算这个小姑娘再可爱,也不是正统出身!你这样既害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又害了这个无辜的小姑娘!你知不知道!啊!”
王老师足足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自家老爹在说什么,不由得涨红了一张脸:“爸,你在说什么啊!这是我们学校幼儿园小班的一个同学!”
自家老爹怎么会觉得哆哆是自己在外面的私生女呢!简直太荒唐了!
自己可生不出来这么可爱的女儿!
王老先生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清了清嗓子,和颜悦色地看着迟哆哆道:“抱歉抱歉,小朋友今年多大了?”
“四岁半了,”迟哆哆仰着头看着眼前慈眉善目的老头子:“爷爷你好。”
“诶诶,爷爷好的很呢,”王老先生笑眯眯地道:“你今天来看爷爷,是有什么事情吗?”
“是我主动要带她来的,”王老师上前一步,拿出了之前迟哆哆在测评的时候写的那幅作品,对王老先生道:“我今天去给幼儿园小班的同学做了期末测评,这是才艺展示的一部分,迟哆哆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我觉得很不错,所以才把她带来给您老人家看看。”
“哦?”王老爷子忍不住挑了挑眉:“竟然能让你觉得不错?这可真是稀奇事!”
自家儿子在书法上也很有才能,而且大概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熏陶在这种环境里,看的都是大师的作品,所以对艺术作品的眼光都极高,平常的作品根本不能入得了他的眼。
自家儿子如果能觉得不错,那恐怕就是真的不错!
王老先生虽然相信自己儿子的眼光,但眼前毕竟只是一个四岁半的小姑娘,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能写出什么优秀作品?
王老先生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打开了自己儿子递过来的那一幅纸。
这张纸刚刚展开,王老先生就整个人呆在了原地,许久都没能缓过神来。
良久,老爷子才颤抖着手,抚上了那一幅字,声音沙哑地问迟哆哆:“这字,是你写的?”
迟哆哆点了点头。
王老先生看向儿子,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目光后,深吸一口气,从书架上摸出一本书:“我这有幅字,你愿不愿意临摹一下?”
迟哆哆以为这位老先生会让自己当着他面写一遍,却没想到王老先生竟然直接要自己临摹。
被质疑惯了,突然有个人没多问就愿意相信自己,迟哆哆还多少有点不习惯。
不过临摹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迟哆哆看了一眼那篇字,就挽起袖子准备研墨了。
却不想王老先生一把拿过墨锭,亲自研墨了起来:“这玩意累手!我来我来!你就好好看字就行!”
王老师哪能让自己老爹动这个手,连忙上前接过,殷勤地磨起了墨。
有人伺候着,迟哆哆也乐得清闲,她看了几遍要临摹的诗,等墨磨好了,提起毛笔,沾了沾墨,就开始在纸上临摹了。
王老先生一眼不错地看着,越看越激动,连胡子都在微微颤抖。
迟哆哆只用了半炷香的时间,就把整首诗临摹了下来。
王老先生已经沉下了呼吸,把原图和临摹纸一起摆在了王老师面前。
“儿子啊,你先说说看,这临摹,临的如何?”
王老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阵,才开口道:“临的很不错,只是某几个地方似乎用的力道与原文不太相同,少有瑕疵。”
王老先生却笑了笑:“你觉得,是瑕疵?”
王老师疑惑地看了老爹一眼:“不是瑕疵吗?这也没到大错误的地步吧?”
临摹虽然很重形神俱似,但这种程度的小差别,只能算得上是微瑕。
瑕不掩瑜,迟哆哆临摹的字,可谓是王老师见过最神似的了。
“这可不是瑕疵啊,”王老先生看向迟哆哆:“哆哆啊,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为什么要这样临摹呢?”
迟哆哆歪了歪头,奶声奶气地道:“因为我觉得,原字对诗的理解,和我有点不一样。”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旧时战乱的古诗。
“这首原本是感叹国家战乱,颠沛流离的,”迟哆哆指了指原诗句:“可我没感受过这种家仇国恨,我写不出这种怨愤和悲怆。”
“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写我看到的东西。”
体会不到,就不要硬去感同身受,而是看自己能看到的,去推敲琢磨,融合成自己理解的作品。
王老先生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华国书法,后继有人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