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次特别会议(1 / 2)
当天下午,徽宗召集章惇、曾布、李清臣、韩忠彦、张商英、杨震、梁师成等人,在垂拱殿举行了一场特别会议,专门研究前往宋陵验收先帝陵寝工程事宜。
徽宗开宗明义,说道:“我得到可靠消息,先帝陵寝已经修峻,并且工程监督部门也已经进行了三轮验收,认为全部工程合格,许多项目还创出了新水平。朝廷给他们下达的建设工期是七个月之内,他们提前半个多月就全部竣工了,并且还有许多项目创造出新纪录,这值得表彰和奖赏。下一步就是朝廷进行总验收,验收通过之后,为先帝举行国葬。朕决定,由朕亲自担任总验收的总负责。我们这个会,就是研究一下前往陵区进行总验收的事项。宰相,你是山陵使,你先说吧?”
外面的雨停了,空气潮湿且闷热。章惇的心情恰如这天气,很是不快。一是自己作为山陵使,上午临近午饭时,工部尚书张商英才向他汇报此事,他还没来得及向皇上汇报,皇上从何得知的?是谁越着锅台上炕?二,皇上的决定,按说应该先征求山陵使的意见,可皇上直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让他措手不及,非常被动。这两点说明什么?皇上是想架空自己吗?正想着呢,听皇上让他先说,他抬了抬眼皮,声音很是压抑、不带任何色彩地说道:“本来,我已经准备好,明天早朝时向皇上禀报的。看来,有人比我这山陵使行动得更快呀。臣同意皇上决定。”
大家从章惇的语气和话里,听出了他的不满和不快。但大家也清楚,今天的章惇,已经跟哲宗时期大相径庭了。从全国官员大调整、开放言论和文字封禁,到眼下这事,显然徽宗在刻意摆脱章惇的控制,而章惇也真正成了大宋朝最高级别的打工者,而不再是说一不二权倾朝野、不是皇上的皇上了。
徽宗显然对章惇的发言不满意,直接就说:“朕已经决定了,不是你们同不同意的问题,我们是要就验收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怎么做,进行研究,大家说说自己的高见”。
章惇绷着脸、嘟着嘴不再吭气。曾布接着徽宗的话说:“先帝陵寝修建和国葬,枢密院的职责是做好警卫和保卫,提供安全保障。我们已经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为节省时间,在这里我不赘述,会后我把完整的计划和安排送呈皇上御览。我只说一点:先帝必须在七个月之内下葬,这是不能含糊的,也是一天都不能拖的。所以,既然已经修峻,那就要抓紧验收,并且抓紧准备国葬的所有事项。”
曾布的这番话,与杨光华有关。杨光华从司天监回来时,专门到枢密院拜见了他,向他透露了皇上的想法--其实是杨光华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张商英汇报了工程建设和竣工初步验收情况,跟上午李清臣说的基本相同,然后,两人又都从各自部门的角度,就验收的步骤、环节、重点、安全及注意事项作了说明和强调。
杨震汇报了整个工程的费用支出情况,同时提出一个问题:皇上这次去视察验收,需带多少人马、住宿及吃喝用度等,需优先考虑交通工具的规格,从而确定人马数量,本着穷家富路、有备无患的原则,预算出基本费用后适度多带点,以备不时之需。让杨震始料未及的是,他的问题一提出,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按照惯例和规矩,重大事项皇上出行,都应该是坐马车、或者乘大轿。但是当徽宗得知,从开封到永安有二百六十多里路时,说:“坐马车、坐大轿,倒是威武壮观,可速度太慢了,那样会耽误很多事,来回至少要三天,弄不好就得四五天。那得耽误多少事?我看还是骑马吧,骑马半天就到了,最迟次日下午就能返回,若一切都顺利,说不定当天就可以回朝”。
皇上这话一出,顿时就如炸锅了一般,除了杨光华没说话,其他人全都强烈反对。章惇率先反对,又恢复了他那惯常语气和语速,说:“皇上是一国之君,到先帝陵寝看视和祭拜既是皇家一顶一的大事,也是重要国务活动,要能彰显皇家风范,体现朝廷威仪,绝不能儿戏。所以骑马断然不行。”
李清臣说:“我可不是因为我不会骑马就不赞成,我,我觉得宰相说的对,这是皇家和国家大事,骑马显得不够庄严、神圣,不利于提升皇上威信和朝廷名声。”
张商英很痛快地说:“我附议宰相,不同意皇上骑马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