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康宁伯(1 / 2)
得到消息的齐王妃,饶是再沉稳也坐不住了,早早来到二门前候着,望眼欲穿的盯着外面,不时在原地焦急的走动,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就害怕这是一场梦。
待看到对面行来五六位内侍,以及打头的内侍怀里抱着的儿子,眼里蓦的涌上点点热泪。
她嘴唇颤了颤,张嘴唤着儿子:“......长颢。”
然而这声音实在太小,除了她没人能听见,只余那哽咽的喉咙,看得服侍主子长大的何嬷嬷心口发涩。
她们王妃苦啊,自打长颢公子能走动,就被慎妃娘娘接进宫中,纵使回到王府,身边也跟着宫里的奴婢,王妃但凡与长颢公子亲近,隔后必定得到宫里冷脸,以及抄写佛经的惩罚。
当然,面上自然不可能说是惩罚,但婆母寤寐难安,噩梦成疾,欲请儿媳妇抄写经书安神,作为儿媳妇还能拒绝不成?
所以说,如今可真是一报还一报呢,听到慎妃要为贵妃娘娘抄经祈福,何嬷嬷心里只觉痛快无比。
内侍把长颢公子放下,躬身冲对面道:“王妃娘娘,陛下有命,慎妃娘娘近来为贵妃娘娘抄经书祈福,怕是没精力照顾小公子,遂命奴婢们送小公子回来。”
见到母妃,长颢脸上依然不怎么高兴,僵硬的站在原地,不愿向对面靠近,往日温和爱笑的脸上,现在只有低落和抗拒。
齐王妃指尖颤了颤,捏着绣帕的手收紧,极力掩住眼底的失落,因为她的软弱,儿子被婆母抢去,难怪对她这般生疏。
强迫自己把目光从儿子身上收回,看向开口的内侍,感谢道:“劳烦几位内官,府上略备薄酒,几位内官用过午膳再回宫吧。”
那内侍温声推拒:“王妃娘娘好意,奴婢们心领了,只是奴婢们还得回宫回话,不好在外多待。”接着想起什么,开口道:“陛下怕小公子回府不适,特放齐王殿下半月的假,至于小公子这半月的功课,便交由殿下亲自教导。”
传达完陛下的意思,内侍准备出府回宫,齐王妃身边的何嬷嬷,连忙上前把手里鼓鼓囊囊的荷包,塞进几位内侍的手中。
那内侍捏了捏荷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也舍得提点一句:“祈福之事,历来没有半途而废的,说不定得两三年才见成效呢。”
齐王妃听见这话眼睛当时就亮了起来,强压着激动向几位内侍道谢。
那内侍含笑不语,对齐王妃躬了躬身,而后转身离开齐王府。
......
齐王府这边喜气洋洋,康宁伯却是悲喜交加。
喜的是终于能够摆脱大公主,还伯府一片安宁。
今日在朝上,陛下突然提起,大公主身患癔症,需得送往南边养病,归期不定,特允康宁伯世子和大公主和离,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突闻这个消息,康宁伯又惊又喜,却一时摸不准陛下心思,唯恐会错上面的意。
毕竟大公主有没有癔症,康宁伯府再清楚不过。
不等康宁伯应答,盛元帝继续未尽之话,封康宁伯为康宁侯,令康宁伯世子入礼科为官,还准许伯府长孙入南书房读书。
康宁伯被这三道旨意,砸的晕头转向,心里惊喜之余,又难免心慌意乱。
不年不节的,陛下突然大肆封赏伯府,倒像是上断头台前的最后一顿饭,颇让康宁伯心底惴惴不安,琢磨着是不是哪里惹了陛下不满。
而旁边与康宁伯交好的官员,已经开始为他高兴,至于那些相交平常,或是政见不合的朝臣,则在心里揣摩陛下用意,推敲着这件事的利弊。
也有官员对康宁伯世子为官一事,表示不合规矩,请陛下收回旨意,更有官员提出,公主为皇室血脉,金尊玉贵,纵是身有疾,康宁伯府也不该提出和离。
至于会不会是皇帝主动提出让公主和离,上奏的官员就没想过这个可能。
不管如何,大公主都是皇室血脉,陛下怎么主动让公主和离,丢皇室的颜面?
怕是康宁伯父子,去陛
不过闹腾得最有劲的,也就是入朝不久的年轻官员,像是几位尚书或是阁老们,俱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是对这等小事不上心,就是早已知晓陛下心意。
不过一个礼科的官职,还不值得劳烦他们,废心思去驳陛下的意。
很快,户部尚书开口,把事情引到稽查临海一带走私的事情上,户部,兵部,都察院接连有官员出来上奏,大公主和离和康宁伯世子入朝为官之事,顿时变得无足轻重。
唯有康宁伯双眼放空,思绪飘到万里之外。
而在下朝后,康宁伯被赵安荣叫住,独自前往乾清宫拜见陛下。
里面不知是如何一番交谈,等从乾清宫出来,康宁伯脸色发白,双脚趔趄,差点没从台阶上跌下去,可把送他出宫的内侍吓得不轻。
等回到伯府,康宁伯满脸沉默的去到书房,一坐就是小半天,直到宫里封侯的圣旨下来,他才苦笑着敛去眼底悲痛,脚步虚浮的出去接旨。
至于儿子再也不能有子嗣的事,他深深的埋进心里,并不打算告知给夫人和儿子。
只在心里不停的告诉自己,事情有坏的一面,也就有好的一面,陛下对伯府有愧,只要伯府不犯事,再富贵几十年不成问题,好好教导着长孙,未来或许还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能摆脱大公主这个疯妇,也算是半点安慰。
康宁伯强迫自己想通,而皇宫之中某处冷清的宫殿里,接连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