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一念之差,千古遗恨(2 / 2)

加入书签

遇到他这温吞性子,珍珠都被搞的没了脾气,韦紫蝉也只是恶狠狠剜了他一眼,就不再埋怨。

杨绛北收了船锚,将船往对岸移去,贴近北岸,放任轻舟随波漂着。

韦紫蝉也出了舱,让出船舱给郑玄等人脱了儒衫换上船家的黑衣短衣衫,几人都坐在船尾,燃起了炉子,煮着茶。

听着对岸传来的调动军队的号角声,郑玄四人神情复杂。

杨绛北不慌不忙清洗着茶具,语声缓缓,“你们四个人知不知道,差点就闯了大祸。”

荆川书院是这天下最奇怪的一个书院。

严格的说,都不应该冠以书院之名。

荆川有处风景绝佳所在---洗笔溪,荆川书院便位于洗笔溪畔。

名为书院,却没有学舍和教习,更没有山长。只有一处辩经的高台,供学子登台辩经。

聚集在一起的学子们,既是学生又是先生,相互磨砺,打磨学问。

在荆川书院辩经台上名声鹊起的书生,历经无数场辩论,学识圆润,无论形貌谈吐如何,内心无不是敏锐好斗,心智坚毅。

其中的翘楚,荆川四子更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杨绛北一句话,神色颓废的四人顿时战意滔滔,纷纷出言辩驳。

“闭嘴! 徒逞口舌的四个玩意,转眼就忘了救命之恩。”韦紫蝉嗔目厉喝。

郑玄四人终究亏欠她太多,或是咬牙强忍,或是愧疚低头,都闭嘴不言。

“呵呵,几位世兄所图何事?”杨绛北等他们都不吱声了,才问道。

“八万荡寇军,对吗。”他自问自答。

煮好的茶给每人都斟上,抬手示意,请品尝。

“荡寇军何以让几位世兄如鲠在喉,非要除之而后快?

大秦始皇帝陛下的第一战将吴起,出紫铜关时,携带的主力是三十万铁骑。 所谓的百万大军出关,其实是把吴起降服关东诸国,收拢的数十万败军加在了一起。

其中最强的两支,一支是燕军铁骑,关东诸国被灭之后,全军迁入了如今的西魏北府。高氏的第一精锐,鹰扬士,就有着燕铁骑的影子。”他说话声,语速稍稍加快,顿挫起伏如诵读。

“随同吴起过江,横扫江南的主力,是另一只降军,天下第一步卒----魏武卒。 日常作训,负重百斤,日行百二,若披重甲,可正面硬扛重骑。

江南水网遍布,不利于骑军作战。秦人数次攻伐无功而返,最后凭借十万魏武卒,三年灭七国,荡平了江南。

温家,正是魏国上将军温祥之后,荡寇军选取兵员,训练方法,皆同魏武卒,荡寇军便是相隔千年重生的魏武卒。

世兄们入西魏后,在和六镇勋贵接触时,并不隐藏对荡寇军的敌视,从而也获得了六镇勋贵的好感。”

他停下来,逐一扫视四人,轻轻叹了口气。“若是你们一以贯之,保持初心,未尝不能名利双收。”

郑玄忍不住说道:“我等所作所为,并非是贪图名利。”

郑玄生在南梁四世三公的郑家,锦衣玉食,又得名师指导,少年成名,崖岸志高,最是忍受不了杨绛北贪图名利的职责。

出生在中等人家的汤伯三人却垂头不语。

杨绛北对郑玄的辩驳,仅仅露出个不以为意的笑容,接着说道:“书中读来的东西,终究太浅。 言语赢了的辩论,比不得战场收获的经验教训。

几位世兄太小看他人了!

杨某入西魏数日,便能看穿,看透;西魏国能人异士又何曾看不透呢!?

一石二鸟,或是一石三鸟,世兄们可曾想过,你们所谋的并非是傻鸟。

杨某无心与几位辩论,仅以结果论,一塌糊涂,性命不保。

若只是毁了几位世兄的名声,伤了区区几人的性命,杨某也不会不远万里赶赴西魏国。”

“你是为何而来!?”郑玄挺胸逼视着杨绛北。

“为这个天下。” 杨绛北抬手一挥,“为了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

扬起的衣袖在风中荡起,像一面旗帜,随着收手卷了起来。他身上睥睨天下的气质也一闪而去。

他手掌立在胸前,掌心向前,“说过了,不和几位世兄辩论,我辩不过你们。”说话间温醇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淡淡的说道:“我留几位世兄在船上,是要给华郡大营里放了我等一马的几位有个交代。

黑骑将军章须陀,联手武道榜第十一人的追命,我一人都没把握毫发无伤,何况是携带着二位世兄。

所以,喝茶,不谈得失。”

他端起茶盏,慢慢品味。

“不行,杨师兄你一定要说清楚,我等怎么就闯了大祸。”赵汉章忽而站立起来,插手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汤伯随后也起身施礼,剩下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也起身施礼。

杨绛北冲着躬身站着的四人摆手道:“快坐下,这可是船上,翻了船就都成了落水狗,拘泥于形式要不得!”

韦紫蝉掩嘴偷笑,以杨绛北之能,轻舟何来倾覆之患,学究气十足的教训,怎么听都是语带双关。暗戳戳在骂荆川四子头脑僵化,都是落水狗。

“先说定了,不辩论啊!杨某自知辩不过世兄们,就不自取其辱了。 ”

四人落座,神色都不自然,点着头。

“你们做这件事的过程,就象.....灵思闪现,酝酿着写一首五言小诗,提笔后任由思潮纵横,变成了万言巨文。”杨绛北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出了一道线,分成两股,再分成四股。

“帮西魏国聚歼八万荡寇军一个目标,变成了数个目标,相互间难免有矛盾,这还是小问题。大问题是你们的精力被分散了,完成首要目标力有不逮。

西魏国前国主在十多年前便选定了三河口之战的主将,你们进入西魏也有几年了,对此有何看法?

为何不选名震六镇的慕容素,也不选持重沉稳的高松,选了个并非是六镇后裔的韩擒虎。

一个在西魏被公认为最伟大英明的国主陛下,看人的眼光何等老辣,你们竟忽视了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英才。

要说不图名利,韩擒虎要算一个。

这是个纯粹的军人,生来热爱战争,他对战争的热爱又不同于粗野匹夫,而是深入其中,精研战争之道,所行所为皆以胜利为目的。面对战争时,他有着独立的思维,不会被他人意志所左右。

现在你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一位统帅,在明知不可战的时候,会怎么做?”

“呼!”郑玄面色大变,长呼出口气。

作为谋局者,只是杨绛北点出的这一点,已经彻底颠覆了他们整个谋划。

杨绛北的问题,答案是,知不可战,则避战!

西魏避战,三河口聚歼荡寇军的谋划破灭,消息传入东魏,自此再无聚歼荡寇军的机会。

西魏国内如今众志成城的局面也将破裂,六镇内部,以及和秦人的矛盾必将迎来一次大爆发。

失望的边军将士,还如何有心守护这个国家?

西魏亡,东魏的刀口下一个对着的就是南梁,没了西魏牵制,战力孱弱的南梁仅剩下大江天险可以依仗,一旦八万荡寇军过江,亡国就是必然。

险成千古罪人的四人,双目空洞,呆若木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