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节 两位使臣的感慨(1 / 2)
且说翁甫和章汝钧两使离开赵昀所居的山岗,两人坐在马车里面面相觑,末了翁甫长叹一声,对章汝钧道:“我于宝庆二年(1226)进士,当时陛下召见我们,勉励有加,同年们齐赴琼林宴,何等的意兴风发。”
他感慨地道:“一转眼差不多四十年了,物是人非啊!”
他告诉章汝钧道:“我与曹允叔是同年,他早早归尘,若他得见今日朝廷盛况,知道我等奉旨前往鞑境和议事务,应是欣慰。”
章汝钧深为叹息道:“曹允叔可惜了!”
“允叔”即曹友闻的字,他是宋初名将曹彬十二世孙,亦在宝庆二年中进士,诏授绵竹尉,改授天水军教授,一介文臣也!
端平二年(1235年)初,蒙古攻秦、巩二州,围天水军。友闻单骑夜入,与守将张维集民战守。同弟曹友万先后据守仙人关、七防关、白水江等要塞,每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授知天水军。
当时鞑虏肆虐,川军多不敢战,曹友闻却闻战辄至,慨赴国难,人称“曹大胆!”
端平三年中,曹友闻同元将汪世显展开激战,“喋血十余里”,大获全胜。
同年九月,蒙古兵数万南下直攻大安军,友闻孤军坚守阳平关,派曹友万设疑兵于鸡冠隘,自率精兵万人设伏。双方冒雨血战,死亡惨重。次日天明,蒙古援兵至,曹友闻被围,杀坐骑死战,壮烈殉国,全军覆没。
此战打得荡气回肠,若不是鞑子优势兵力,曹友闻很可能取胜。
祖宗英雄一世,子孙自然不会丢脸。蒙军南下川蜀,曹友闻将一腔热血抛洒阳平关。生时做人杰,死后为鬼雄。
作为一个忠肝义胆的标杆,哪怕是新朝了,同样承认其战绩,曹友闻灵位入帝国忠烈祠,享春秋国祭,被追封为端明殿学士、正奉大夫,谥号“毅节”,其子被授官职,待遇很好。
然而曹友闻本不应战败,他本想据险而守,要知道川路险阻,鞑不可入。川帅赵彦呐不顾客观实际,严令曹友闻主动出击,以求御敌于国门之外。
他发神经地一天之内居然连派七名使者催促曹友闻执行命令,简直有如赵构十二面金牌催促岳飞,只不过赵彦呐是要进攻,赵构是要退兵。
曹友闻不得不率军出击阳平关,最终兵败。
现在国家理顺了军政关系,如若是孟之祥朝派出的四川总督督军,他职责在身,权利在手,应不至于让一代名将殒落。
前朝政局混乱不堪,朝臣们大多只会党同伐异,地方官员则尸位素餐,整日里相互攻讦,以打击政敌为能事。
到了需要就国家大事拿主意的时候,这帮人不是低头不语,装作没听见,就是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地说些假大空的屁话。而宋理宗对此无能为力,他大谈特论“理学”,本身也空得不得了,只能任由这帮人一天到晚争权夺利,最终也害了他自己沦落到这么悲惨的地步!
翁甫与曹友闻是同年,乃人生四大铁之一,关系非同小可,曹友闻战死后,翁甫帮着料理烈士身后事,得知与曹友闻大战的汪世显原本欲归降大宋,川帅赵彦呐计划纳之,奈何朝廷宰执郑清之与赵彦呐有矛盾,不许之,汪世显怒而降蒙,成为了蒙鞑戮向四川军民的一把利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