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节 结硬寨打呆仗的两军(1 / 2)
南北交战,双方陷入了苦战的僵局中,固然明军凶猛,蒙古汉军为了保命也不得不战,结果打成了“结硬寨打呆仗”这种丑陋的场面,奇葩之处有:
一、北守南攻,向来是主攻的北方采取守势,而南方进攻。
二、两边拥有的强大骑兵集团无所事事,看着步兵打生打死。
《三国演义》和各种历史小说给世人一个错觉,总以为古代打仗特别简单,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是以大将单挑决胜负。
交战双方找一开阔地排好了队伍,然后双方大将先上一个“来将通名”,接下来就进入了大将单挑。两员领军大将枪来刀去的打了几回合后,武艺强的一方瞅准时机一枪,把武艺弱的一方刺于马下,然后令旗一招,麾动军马冲一冲,行了,对方就全军溃败。
其次,则是以奇谋妙计取胜。
比如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掐指一算,谈笶间就能使强敌灰飞烟灭等等。
但是这都是不真实的!
诚然,猛将兄和谋士的作用非常大,然而大将个人武艺与计谋再好,也得要有一支军事过硬的部队,才能一刀一枪的把奇谋妙计转化成实际胜利。而这与士兵们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军令军纪作风等军队的整体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才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譬如赤壁之战,庞统献上了“连环计”,曹阿瞒将他的战船连在一起后,若没有黄盖甘冒奇险,率少许精兵开着火船直趋曹军水寨大营,点火引燃,则计谋再好,也是空谈。
虽说曹军大船都连在一起,实际上还有不少的巡逻哨船能自由进出水寨,它们数量众多,兵员不少,且训练有素,主要是曹操醒悟太晚,要是他早早让文聘率哨船前出拦截黄盖,那辉煌的赤壁之火就烧不起来!
少量部队可凭精兵悍将致胜,一到了“长平之战”、“垓下之战”、“淝水之战”、“三峰山之战”(注1)等大规模的战事,哪怕猛将兄三头六臂,也只能影响到局部战事而不能导致全盘胜利。
现在明军北伐,大举北上,元帝忽必烈驱蒙古汉军前趋迎战,但他深知明军士气旺盛且战斗力强大,两军野战,汉军必败,甚至会出现迎风而降的恶劣情况,因此他下令严防死守为主,这么一来,汉军就筑坚城,结硬寨,专注防守。
观念转变了,昔日元朝重攻轻守,对于各州县城池的防御不在意,现在紧急补课,征集大量的人力,军民日夜赶工,一齐动手筑坚城,把各处地方的城墙加高加厚,城外护城河挖深挖阔,增添守城设施,准备防御物资和屯积粮食(括粟)等措施。
如史天泽、张弘规、严忠嗣、王遇这些汉军打仗老手,当然不会止步于守城,岂不是成了“街亭版”的防御方式,给敌军有可乘之机。(注2)
他们派出军队,在城外交通抢占有利地形,挖堑壕、伐木,立下营栅、筑起深沟坚垒,这就叫作未攻之前,先做好防御,结下硬寨。
实际天下万物原理相通,比如格斗运动员首先要练的就是抱好拳架扎马步,先学挨打防守,未攻先防;拳架抱不好,下盘不稳,拳肯定打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地,明军到达战场后,首先就要扎营,营盘不扎硬,那是没法打仗的。
明军的营盘打造极为坚实,深沟厚垒,构建出层层叠叠的防御体系,军士严阵以待,汉军之史天泽、张柔等辈观之,无不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