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总结经验(1 / 2)
李如意的箱子打开,周围的人都伸头过来看。
李如意把木箱盖打开,把柳条编的筐拎着摆在箱盖上,两个箱子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小摊位。
要绣绷的人把李如意的绣绷都拿来看了一遍,又问了价格。
这绣绷是普通的圆圆的绣绷,竹子的,是李如意翻看韩老爷子手记时,自己照着做的。
当初也是想着万一能卖钱呢,打磨的很仔细,看着也不错。
这边的女子一般不绣大件,寻常人家几乎用不到卷绷和绣架。
只有像是绣房或是成衣铺子才用得上。
不过那样的地方不会找货郎买,都会直接找木匠自己做。
那妇人问了价格,李如意按照县里价格要的。
“小的十文,大些的十二文。”
这周围的村子不产竹子,李如意的竹坯子也是买来的,不存在无本买卖这一说。
不过手工价确实不值钱,筐筐篓篓的都卖不了几个钱,只有那些会被上层看中的极致华丽的物件才能卖到高价。
这种普通人家都会用的东西,撑死了也就这样。
甚至这么便宜,还有很多人宁可自己慢慢琢磨,也不让货郎挣走一文。
看绣绷的嫂子比量了好几个,倒是觉得哪个都稀罕。
做这东西对手艺的要求不高,想要出彩,就得仔细打磨,那牙口的榫卯被李如意磨的浑然天成,不挂丝不伤布,常用的人一看就知道好坏。
县里买的绣绷有的还要缠线以后才能用,不像这个,看着就精致。
有人劝那嫂子。
“哎呦,这绣绷看着就好,不贵不贵!”
“没想到小哥儿你岁数不大,眼光到好!”
李如意笑的很和气。
周围也有人翻看她带来的其他东西,有人问她针线的价格。
还有人问她有没有碗,她家的碗碎了一个,集市还不到日子,去县里买,又觉得太远。
可惜李如意这里也没有。
碗太重了,而且她不知道情况也怕摔碎了亏本。
“碗还没有,要等一阵子。”
“哎呦!碗啊盘啊你也弄一点啊。”
李如意连连点头。
“好的好的!”
“你这胭粉怎么不白呀?”
李如意跟人说话的功夫,粉盒就被人掰开了。
她转头说道。
“那不是胭粉,那是小儿痱子粉,去痱子的,二百文一盒,家里有小孩儿的正当用啊,一盒能用好多年。”
那妇人一听这话,赶紧又把盒盖给扣回去了。
“谁家孩子那么金贵!起两个痱子还能用点粉……”
李如意还是那样笑着,什么都没说。
这痱子粉是她用土豆沉淀出来的淀粉滑石磨的粉和丁婆婆拿回来的薄荷野菊配的。
卖了就有的赚。
有人听了这话,连忙凑过来看看。
“快让我看看,我都没见过。”
李如意把东西给她们看看,又引来一波人。
这些新鲜的东西都是噱头,大家也都是看得多买的少。
最后达成交易的,也都是那些寻常常用的东西。
等到那些买东西的人回去取完钱回来,李如意这才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
她收拾东西的功夫,有个大娘凑过来。
“哎,小哥儿,你啥时候还来呀?”
李如意想了想。
“七八天之后吧!婶子有什么要我帮着带来的东西吗?”
大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这我闺女下个月要相看,你帮大娘带回来点好看的头花咋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