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6章 你的疑问里,已经有了答案(1 / 2)

加入书签

许曼看着报纸上各地放出的高产“卫星”,及街道办下达的业绩指标,问周荣,他们要不要也放一个卫星?

周荣反问:“你想怎么放卫星?说我们月产多少件衣服,还是赚了多少钱?”

许曼:“......好像都不合适喔,就我们后院那几位裁缝师傅,哪能和服装厂的产量比?

现在大家都在忙生产,好多单位周末都不放假,大家没空逛街,买衣服的人和之前比,变少了很多,每个月能不亏钱就不错了,哪能把利润翻几番?”

周荣:“你知道就好,而且把利润翻几番,要是被些小人拿来做文章,说我们牟取暴利什么的,被人扣上一顶帽子,多冤枉啊!”

许曼:“也是,那我们先这么干着,看组织的下一步动向。”

周荣:“嗯。”

7月中旬,一块号称亩产1.6万斤的水稻“卫星田”,登上报纸头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觉得这数据有点不真实,怀疑是自己看错了、听错了。

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这则报道变相证实了亩产万斤是真实存在的。

榜样既出,谁都不想落于人后,都想受到组织表彰,纷纷效仿。

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争取晚稻收割时,也放一个大卫星。

某地甚至大翻“卫星田”,深达一丈二......

8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会上研究了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和成立人民公社等重大问题。

提出58年钢产量要在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

并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

随后,会议精神很快传达到基层单位,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周荣觉得是时候回一趟周家湾了,免得周传义他们为了一时的面子,掏空周家湾的“家底”......

为了响应组织政策及更好的实现跃进计划,农村陆续成立了人民公社,并开办公共食堂。

洪安乡与附近的几个乡进行合并,改名洪安公社,周传裕为社长,新设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管理8-10个生产小队,所有村落改为生产小队。

周家湾和附近的几个村子,组成胜利大队。

周传义因在示范基地项目上立了功,又有周传欲的照拂,成为了胜利大队的大队长。

周传景兼任周家湾生产队的小队长。

杨林坡与周家湾很近,林大河本想沾点周传裕和周家湾示范基地的光,提出申请,想并入胜利大队。

周传义记恨杨林坡的人之前亏待过周荣,不答应。

周传裕也不满杨林坡以往的种种表现,尤其是杨晋林的人品,让他对杨林坡没有一点好印象。

哪怕林大河在除四害时,超额完成组织要的打麻雀和老鼠尾巴任务,都没有改变他对杨林坡的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