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章 国商银行暴雷(1 / 2)

加入书签

香江的银行业自从85年接连出现问题,尤其是海外信托银行被接管后,港府意识到必须要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以防范风险。

86年香江立法局三读通过了全新修订的银行业条例,规定对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的限制,将资本充足比率从5提高到了8。

通过这份新修订的条例,香江的金融业迅速提升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香江也因此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

但经过了几年平稳的发展后,香江的银行业再一次被一颗大雷引爆。

88年,美国海关破获了一宗贩毒洗钱案件,牵扯出与国商银行有所瓜葛。经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调查组发现国商银行涉嫌军火、毒品走私,洗黑钱以及商业诈骗,其中问题贷款的数目高达40亿美元。

国商银行的全称是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大股东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在卢森堡和开曼群岛均有公司。全盛时期,国商银行曾在全球72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香港国商银行也是其附属机构,在全港设有25间分行。

7月底,香江国商突然涌出25亿港币的无记录债务。

财政司长翟克诚没想到峰回路转,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们的到来。

现在刘元昊直接出价20亿,就相当于把是香江国商25亿的无记录债务全部甩给了港府。

不过他也没想过财政司会直接同意,当年港府可是动用了30亿外汇基金,如果20亿就卖掉相当于直接亏损了10亿。

接过资料,刘元昊转手交给周大维,要他审核一下香江国商除了无记录债务之外的坏账。

周大维仔细查看了一遍资料,发现除了25亿的无记录债务,香江国商的坏账加起来接近30亿港币,但香江国商的各种资产加起来也能值个20亿港币。

又过了一周,港府以国商银行为外资银行为由,宣布不为香江国商担保,不动用外汇基金接管。

前世港府接管海托银行后,用了8年的时间苦心经营,才终于将海托银行扭亏为盈,然后以44亿港币的价格将其出售。

国商事件爆发之初,港府为维护自身威望和稳定金融市场,一再强调该事件是源自海外的特殊事件,与本港无关,香江国商独立运行,无需关门停业。

“我记得85年的时候港府接管了海外信托银行,只要港府答应将这家银行以20亿港币的价格卖给我,香江国商我立刻就可以接手。”

现在问题被曝出来了,不管真假,他们肯定要先观望一段时间才会做最后的决定。

由于刘元昊表现并不积极,港府财政司并未将公关重点放在他身上,与华人银行眉来眼去一番后很快放出香江国商有望出售的消息。

翟克诚一脸为难,他也知道刘元昊说的是实情,但这个价格太低,他也不敢答应。

“这个我自然清楚,如果港府愿意担保,前面几家银行只怕早就已经谈妥了。”

他对着旁边的官员示意了一下,

“把香江国商的资料拿给刘生。”

但是港府在对香江国商做出停业和临时清盘的决定时,并没有将原因向市民解释清楚,也就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舆论危机。

对此,刘元昊找来兴元传媒的负责人,示意他悄悄的将香江国商存在巨额无记录海外债务的消息通过其他媒体放了出去。

为了保证储户的资金安全,港府只得宣布香江国商暂停营业,并冻结了110亿港元存款。

不过讨价还价嘛,慢慢来,先摆困难讲事实。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刘元昊在内的众多银行老板被请进了港府,商议接手香江国商国商的事情。

也就是说,香江国商的账面亏损实际只有10亿港币,这也是之前那么多银行对香江国商感兴趣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元昊带着兴元银行的总经理周大维以及大批工作人员拜访了港府财政司,开始正式商讨接手香江国商的事宜。

并宣布对香江国商临时清盘,由港府垫资20亿港币向储户发还25的存款且限额不超过50万港币。

刘元昊嘴角上扬,这是直接把底牌摊开了呀。就算出价30亿,也比前世便宜了14亿,相当于只需要花21亿就能买下两家规模不小的银行,绝对划算的。

香江国商的母公司国商银行存在的问题贷款超过了40亿美元,作为其子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

港府财政司和有意收购的银行其实都有这方面的猜测,但之前问题没有被曝出来,香江国商的资产又非常诱人,所以才能吸引这么多人竞争。

可两天后,港府银监处获悉香江国商的母公司以及大股东阿布扎比投资局不会对香江国商做财政支持。

风浪越大鱼越贵,现在竞争对手太多,买家的话语权很小。他就等着这个雷爆掉之后好跟港府谈条件,相信到时只要他不提要求港府担保,港府如果不想出现大面积的银行挤提事件,就会尽可能的答应他的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