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夜半事多(1 / 2)
酉时三刻,林华县的城门按时缓缓合拢,截断了蜿蜒伸向远方的官道。西城门的城墙上,刺史艾伟、县令袁德成、龙卫州统纪大涛、都水监参军熊以安等一众官员并排而立,神情沉重地看着城下嘈杂的灾民们。挨着城墙搭建的棚屋密密麻麻,有官府搭建的也有灾民自行搭建的窝棚,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站在三丈多高的城墙上都能闻到。
一日两施粥,分别在午初和酉初,今日照旧施行,这多少让灾民们有些相信赈灾粮被焚是谣言,逃难以来听过的谣言多得数不清,听多了谣言也有了免疫力,便是真话也当成了谣言。这两日灾民少了四五万,得益于艾刺史以州府的名义行文附近诸县,严令各县领回自己县属的灾民,减轻了林华县的压力。
暮霭沉沉,有如铅云般重重地压在众人心头,残红映入眼帘,在每个人心头都添上一抹不祥的红色
。江安义的信中提到来犯的匪兵将近七百多人,再加上裹胁的百姓,恐怕到时有数千人之多。林华县的衙役不过七十几人,艾刺史带来了二百府兵,不足三百人要应对数千匪兵显然是杯水车薪。
墙头上的几人商议过放灾民入城的可行性,十余万人涌入城内,给县城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万一里面夹杂着匪人,届时里应外合,越发难以抵挡。争论无果,艾刺史决定等探明匪人的情况再做定论。
纪大涛已经派出龙卫前去查探匪兵的情况,前次遇刺客他感到人手不足,特意从龙卫府调来十人支援,端州龙卫府中配有四名供奉,最强的两位被他抽调到了林华县,这次前去查探匪兵情况的就是姓宁的供奉。
“袁大人,城门已经关闭,可以派人前去乡绅家中说明情况,让他们出人出力共度难关;向县丞、梁主簿、林县尉你们三人分别上门征召青壮百姓,二更前在县衙前汇集,本府要亲自训话;王捕头,你带
着衙役查看客栈旅舍,防备贼人奸细作乱;陈校尉你带了府兵在城墙上巡守,以防突变;纪州统,你的责任是随时应急,应付匪人中的高手。”
众人齐声应诺。
夜色悄然降临林华县,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在屯城县放了把火后杨思齐跳入江中,这点洪水难不住他,横渡元华江在北岸上了岸。艺高人胆大,在事先约定的汇合点找到任强,杨思齐两人等天亮城门开放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屯城县报信的公文还没有到,赈灾粮着火的消息就在灾民中传开了,谣言当然起于他们,只是人手太少,还没来得及挑动灾民暴乱,官府已经得到消息,派人来平息流言。
看到人群中多了许多警惕的眼光,杨思齐和任强住进了城东的临江客栈。杨思齐化名为仁州客商李平福,任强则是他的伙计。吃罢晚饭不久,衙门的捕头王齐辰便带着人前来搜查,路引是真的,王齐辰没
有看出毛病,随口吩咐杨思齐无事不要乱走,呆在客栈内等消息。
夜间搜查肯定是有事发生,衙役们搜店可不会谦和有礼,不少人挨了衙役的责骂,有火不敢冲衙役,店掌柜和店小二便成了发泄的对象。甘掌柜时白天听说赈灾粮被烧了,晚上王捕头带人来查店会不会是与此有关,也不知道官府要查什么,如果天天这样盘查,小店的生意就不用开张了。听王捕头的话不准住店的客人离开,那自家的损失可就大了,住店的客人铁定不会给房钱。
从钱柜里取了五两银子,暗中塞给王捕头,甘掌柜赔着笑脸轻声问道:“王捕头,为何查夜,这要闹多久,烦您给句实话,我心里也好有数。”
银子入手,王齐辰便知是五两的小绽,随手揣入怀中,道:“城中谣传赈灾粮被焚,大人怀疑有人图谋不轨,命我带人查看。甘掌柜,破财消灾,你多加点小心,有什么不对赶紧向我报信。”
杨思齐听到屋外的对答,感觉不对,等王捕头带人离开,对任强道:“强子,你守在店中,我去外面查看查看。”
以杨思齐的身手任强根本不担心,看着他从窗户闪出,翻身上了屋顶,三纵两纵消失在黑暗中。刚出客栈,杨思齐发现大街上官府的胥吏在走家串户,无数青壮从屋中出来向县衙走去。杨思齐在屋脊间窜上跳下,功夫不大就潜到了县衙膳馆的屋顶,此处约有二层楼高,趴到翘角处居高临下,正好将县衙前的广场看得清清楚楚。
县衙四周燃着火把,已经聚集了千余人,清一色的青壮,大伙交头接耳的议论着,官府连夜将他们召来,恐怕不是好事。不断有人从四面八马汇聚过来,又过了两刻钟的时间,衙门前已经将近四千人了。
从寅宾馆的方向有灯笼引路,一伙人朝衙门大门走来,杨思齐知道大人物要出场了,摸了摸随身随带的金钱镖,杨思齐寻思是不是暗中放倒几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