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章 读完职校(2 / 2)

加入书签

我也就进去了,我坐下,她给我倒茶。

她男人就是当初给我介绍电工事儿做的人。过了一会儿,她男人回来了。

他问我:“弟儿哪么想起咧到完咧里来嘚?”

“我……顺便来哈……”我一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人又腼腆。

他说道:“当儿跟你介绍要你跟都人家学电工啊,你个儿没啼,人家而今带嘀徒弟出师哒,1500块钱一个月哦!”

我默然不答,看看路上外面。

他老婆说道:“弟儿来哒,今儿就待完咧里睡,吃饭哒洗澡。”

她很热情,我很拘谨。她要给我准备衣服,我说:“不了,嫲嫲,我等会儿就回去,回校里。”

她做好了饭,我们一起吃饭,她女儿没在这里,我也不可能问。

她叫我夹菜吃,我也吃了两碗。大家都放了筷子,xx说道:“你要回啼就搭早些,不疼会儿哒没车哒,快11点哒。”

也是啊,我起身走下去,出了小巷,到了大路。

大路还是很繁华,和小巷不可同日而语,我背着包,感觉很惬意。我没有决定坐公交车,一个劲儿的往前走,我的腿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边走边思考。

过了北站,上了桥南,我看了看饥挨饿以为自己能练就功夫成为能人异士!

常德桥南的夜景不错,大火之后市场搬了下来。可再繁华的市场都跟我没关系,让我留恋的只是和同学的散步嬉闹……我鼓起勇气献花,就为了3块钱。

为什么昨天都会这么快?我又该怎么留住今天,怎么迎接明天?

带着种种思考,我迈向回学校的路,这次没有人叽叽喳喳和我埋怨了。我可以昂首阔步,也可以低头沉思,路边的路灯照的得路面十分清晰,远处并不十分黑暗,可以看见田地和村落的影子。可是,前面的路,那个终点,又是什么?

终点是什么?我问我自己,我回答不上来。(我一生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到了上坡的地方,路边有几辆摩托车跟上来了。

他们很善意的对我说道:“路上有危险……要不得好多钱!”

又说从北站走回德山太远啦!他们多操心,殊不知我很享受这样的徒步。

我一口回绝:“不!”

我享受着走路的过程,晚上的空气别有一种清爽。我又不是女生,不担心那种意外。

大概走了四个小时,四个多小时。十字路口那里吃了一碗牛肉粉,不如小巷子里面的。

吃了后,爬窗进了学校,但是住宅锁门了,于是就在岗亭旁边的水池子上边的水泥地上躺下去。枕着自己的双手,看着天空,似睡非睡的挨到了天亮。

十字路口下边的工厂,我心想,教我cad的电脑老师也说那厂可以。我这自己挣钱就好了,不用再往家里要了。一个月几百块,两个月就是一千块,三个月四个月……一年多不就是几千块钱了么?

天亮了,我回到寝室清理东西。

我去了校长办公室,校长说道:“你要不把铺睡就放在这里,没得哪个要。大概几天之后我就联系你,可能个把星期时间,您爸爸有电话嘀话就接听哈电话,噢?”

“哦。”我点头回答。

我背着包,高高兴兴回家了!

后记:

《读职校》和《读完职校》两篇加起来写了近6万字,写了个把星期时间。天天上夜班,晚上依靠喝咖啡提神。多次,不得不把手机放下,让自己喘口气,歇会儿,累不在身,累在心!

我判断整篇《回忆录》没有什么光彩照人的地方,这就是一个自我拷问的过程。马克吐温、高尔基、季羡林等等作家都有自传,可人家的自传眉飞色舞,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一个失败者的自传,一生的记录,说的不好听,就是一个“250”的自我“回忆录”。

另外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个硬伤。为了提升写作水平,之前读了几个月的书,还是有效果的,写作水平提升了些,抱抱佛脚有效果。这是2021年3月份,又读了叶圣陶《怎样写作》,获益不少。于是决定以说话的语气写文章,效果还是有,也争取后面的速度加快些。可让我顾虑的是:

一来写这本《回忆录》实在伤心,多次想辞工了回租房一心写作好了,省得夜班熬夜。

二来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个硬伤。如同经常阅读的吃货,自己要去做这桌子的菜,要达到那个效果或者接近那个水平,不禁眼高手低,好不折腾?好不费心费神?

不同的语言甚至不同的字词表达,其意境跟所需要描绘的意思会有千差万别。文字艺术真是很深奥,我只能尽力而为,努力至少让这本《回忆录》读得下去。

三来,我发现我尽管意识到速度和时间的重要,但这个东西似乎和情感的注入成反比。你越是把感情注入到文字句子当中,就越是会为了一句话或者使用某几个字之间的组合而思考许久,不然就不能清楚表达某个情绪或者思想。

与2020年不同的是,我不再写作的时候手机发抖、激动或者悲愤,又或者一时情绪兴奋异常,反而导致影响正常写作。这种情况在读了几个月书之后作了反省,叮嘱自己要把情绪的渲染注入到文字当中去,冷静下来。可即便如此,于悲痛处,往往泪水涌出!又担心被人看到,所以多次心想要不辞工不做了?可我卡上的金额堪称真正的无产阶级。

《读职校》写的比较详细,里面涉及了很多当时和我同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他们真的很优秀!今天回想起来也是如此,他们勤劳、扎实、肯干,识大体,即便是个别有着某种缺点,可问题不大,因为人都是有自检功能的,只是时间稍有长短。孔子是一日三省,我当时是一日一省,我想别人也都是能够自我更新的。可问题是,我一日一省,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致命的缺点,这是本身的学识有限和自身性格弱点造成的。但是我想,世上的鸟都一样,或者基本上一样,我认为这反而不利于事物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今天有句话叫做求同存异,其实这四个字于小到单位团体,大到国家民族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够蠢,还蠢的不一样,我认了,感觉挺自豪。

马尾辫女生的严肃认真;铁板女生的外向,又不轻易与男生打交道;大眼睛女的识大体;小眼睛女的轻快活泼和长远考虑;乡村姑娘的乐观和追求。帅气男的风度和仪表;室友的老成;大中分的忧虑和小中分的开朗;圆眼睛生的专注;矮个子浓眉生的成熟进取;高个子高中生的持重和开朗;大眼镜生的自学进步;小眼镜生的低调和沉稳,如此等等。即便如同小眼睛生和长发男的自我放纵,也都还是在“有本钱”的前提下,对青春的一种享受或挥霍,这是损的,但不是致命的;再者如小猪被怀疑偷窃,我在上段文字中描述人是有自检功能的,贤者如孔子一日三省,慢着可能几年之后自己会做反思,从而能自我更新。

只要不是致命的弱点,有的话也最好让这种弱点修复在萌芽之中。

那么,生活都将会进入正常节奏,终将迎来美满人生!

但是一万人之中,我相信总是有那么一个不正常的人或者说是另类,我认为这恰是社会所需要的,是很正常的。因为极少有人会注意到正常的社会当中隐藏着不正常的一面,甚至是严酷的一面。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点,他们头脑局限在我的感受里,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能避则避,所以也就往往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样的芸芸众生构成的社会如果能够正常的一直下去,那么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换而言之,即便是姚焕黎今天的结局将会非常凄惨,自己如果重来的话,问自己:“你会不会加入到上面所描绘的那些人的行列当中去?”

我的回答将是:“不!”

我的东西是他们没有的,那就是思想。这个不正常的另类,他心中之所思所想,是一般为了自己的实际考虑和未来生活做打算的人所缺乏的。如果我跟他们一样很正常,甚至于可以像高材生那样很优秀,那么我又有什么不同呢?高材生的优秀是否会让我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合理的利益需求呢?在当时的同龄人当中,谁会去忧虑这点?而使自己陷入沉思……

社会组成的主体是正常人,也必须是正常人,都不正常了那就完蛋了。但是,正常人有着可鄙、可怀疑的一面,说的不好听一点,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利己主义。他们大同,存在小异,但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思维范围,这是生存环境或者说是生存需要所决定的。可恰是如此,大众被自己局限了。我怎么可能愿意做谷仓里面的一粒呢?但是另类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啊!

如果他们今天中的任何一个人站在我面前,我只怕自己都要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了,人生惨败啊!远看近看,都不似人君了。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可谓蠢的猪都不忍心看下去了。写了这两篇近6万字,让心歇会儿了再写成为常态,这种对比是很鲜明的,不得不如此。

可如果上帝问我(假使有上帝的话):“让你重来和大家一样,只是大同小异,做正常人,而且还会让你和那些高材生一样优秀,你愿意吗?”

“不!”我将如此回答。所以我死不正常,总认为自己一枝独秀。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