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5.第 125 章 金松奖提名(1 / 2)

加入书签

距离上次试镜也有大概快个月了, 祝慈并没有在拿到角色后就懈怠对形象的管理。

在增重到理想的体重后,祝慈依旧克制着口腹之欲,把重点放在了塑型训练上。

拍《惩戒者》时, 她的肌肉因为快速减肥流失了很大一部分, 倒是阴差阳错帮了她一把,让她在训练时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时珠云的状态。

现在的祝慈和那个火遍大江南北的开国女帝判若两人。

钟邈以武治国,可以御驾亲征取敌将首级,她有一种狂悍的野性,身材高大健美,让人只想臣服崇拜。

而时珠云, 从小接受四书五经、从四德的教育,纵然她自己很反感这样的思想,但这种家庭经历是无法抹灭的,让她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书卷气。

她丰肌秀骨,温婉内敛,一举一动都被规矩礼仪浸透,有一种独属于东方女性的神秘魅力。

所以祝慈必须让自己的身材足够紧实饱满, 才能在上镜美观的同时,又把那种厚重、坚韧的气质完全展露给观众。

祝慈每周都会把自己的维度数据发给剧组, 方便服装师调整戏服尺寸。

因为整部戏中,光时珠云一个人的戏服有几十套, 从旧式袄裙到旗袍,再到西式正装, 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成长, 还反映着时局的变化,非常重要,全部需要手工制作。

任何一点细节不对, 放大在大银幕上都是一种瑕疵。

在等待开机的过程中,除了祝慈,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竭尽心力地为电影做着准备。

孙怀英不亏是大导之首,眼光毒辣,经验丰富,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视察都能针对道具和布景的细微处提出言之有物的问题,

七十岁的老爷子,拉着众人头脑风暴的时候照样通宵达旦,绝不搞特殊化。

《沪商》大概率会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意义重大,而且据孙怀英在一次开会中不经意的透露,这个故事他构思了快八年,从只有一个念头发展到现在即将落地成为现实,他倾注了许多心血。

包括他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也是一群合作过多次的老伙计。

他们参与了中国电影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无数优秀影片中担任过幕后的重要职位,大多数人并不单纯将拍电影看做是一份工作,支撑他们走到这个地位的,还是理想与热爱。

《沪商》也是他们退休前的最后一部历史性大作,大家都是抱着将它送上神坛的想法在工作。

所以说,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人的期许,绝不能失败。

来到上海影视城后,祝慈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开始忙碌地准备开机。

参加轮剧本围读会,探讨由始至终该以什么表演方式展现角色;和导演、编剧尝试再一次润色台词,调整到最佳;把戏服一件件试过,摸清每一件衣服所代表的心境……

久违的进组让祝慈如鱼得水,她是非常适合剧组生态的演员,在入住酒店之后就开始默默调整状态,逐渐入戏。

每一次围读会,孙怀英都会惊喜地发现,祝慈整个人的气质、样貌越来越接近他反复构想的那个充满生命力的时珠云。

他还戏称祝慈是被角色“上身”了,对她的领悟能力极尽夸赞。

化妆师小组也没有闲着,她们参考民国时期的照片、新闻设计了数十种妆容,在祝慈进组之后一一尝试确定。

妆容的变化也是时珠云处境及性格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最终决定分为个时期,闺阁少女、嫁为人妇、商业新贵,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所改变。

终于到了开机这天,大家在封闭场地低调又隆重地上了香,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调试、测光,准备第一场戏的开拍。

祝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换上一件月白色对襟长褂,下身配一条同色系的马面裙,整体素雅清新。

发型是非常简单的中分盘发髻,眉毛剃成细细的远山眉,弃掉过分现代的睫毛膏和眼线,唇色红润自然。

祝慈增重之后有点偏向小方脸,和这样的中式妆容极为贴合,就像一座青瓷花瓶,舒雅大气。

刚开机,导演准备拍些难度不大的日常生活的戏份,图个顺利的好彩头。

祝慈在腰间别上一个白缎子小荷包,走进狭窄老旧的小房间,这里已经布置好了机位。

时珠云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她家充其量只能说不至于饿死,大富大贵是没有的。

父亲开了个小型私塾,进项不多,家中吃用还要靠她和母亲做活来补贴,所以她在家里的装束一向以方便做活为主,没有几件像样的首饰,仔细看,裙摆还有发白的浆洗痕迹。

孙怀英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只是告诉祝慈几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让她自由发挥,在小房间里尽量做些生活化的动作。

祝慈想了想,侧身坐到窗边的矮榻上,微弓着腰,就着洒进来的阳光提针绣帕。

孙怀英示意摄影师站在门边将镜头对准祝慈,屏幕上的她刚好有一半身子处在沐浴在阳光下,另一半则隐匿在黑暗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