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1 / 2)
我换了一身行头,照常去了衙门。
若说我刚刚来到户楠城的时候,所有百姓望我都是仇视,所有百姓看我的神情都是鄙夷,现在就是像是在望高高在上的神灵般了。
但我也实在有些不习惯出个门两道上的人都齐刷刷地跪着,三跪九叩地参拜,所以就往小路上走了。
也是足够可笑的,他们因为过度的降雨而认定是皇室作孽,下报应于国家,从而对我摆脸色,现在又因为我能“与神言”而将我推上神坛。
这让我感到些德不配位的心虚,只有在衙门里才能找到一丝归属。
因为我自冯争一案后,又破了不少奇案,帮不少犯人沉冤昭雪,现在推崇我的百姓不仅有那些捕风捉影的人,也逐渐有了那些受益者。
我深知,他们对我的仇恨来得没有道理,我现在让他们消除仇恨的方法也像是浮云,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实实在在的功绩出来,才能彻底站稳脚跟。
来到衙门,胡刺史正在监督那几个文吏整理案卷。
他见到我便眉开眼笑地迎上来:“见过殿下。有殿下在,真乃百姓之福!”
我笑了笑:“生为南篁人,应为南篁事。”
县令从里面出来,行礼已毕后道:“未曾想天灾当前,殿下一条妙计便稳了民心,平了冤屈,此举定能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这些叫人摸不着东南西北的好话大家自然都爱听,我也不能免俗。几句下来我明知道他们三三两两在衷心之余还有些拍马屁的意思,但心里还是高兴的。
一句流芳千古把我从美梦里拉出来——我自认还是清醒的。
只求莫要落下个千古骂名便满足了。
“县令说笑了。”我摇摇头,听着外头吵吵嚷嚷的声音,“现在来报案翻案的人一定不少罢?辛苦你了。”
县令把头摇得和拨浪鼓般:“为官为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我透过窗向外头看,外面乌压压一堆人,在门口排起了长龙,不知道的大概还以为是朝廷在给饥民施粥。
即使已经说了恶意报案翻案的严惩不贷,但是来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实在分身乏术的县令只得临时又搭了好几个棚子,找了几个文官来审案。
这是好事,说明百姓又开始信任了朝廷。
陈太守,胡刺史和我也常来帮忙,分担几个案子,减轻衙门的压力。
我回过头来,纸张和竹简摩擦的声音不绝于耳,在略略昏暗的光线下漆黑的墨迹更显得晦涩。
我忽然看见角落里坐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手里捧着书,安安静静地读着,对屋里发生的事都恍若未闻。
胡刺史顺着我探究的目光望过去,忽然一拍脑袋,回身把那角落里的小公子叫了出来:“险些忘了,你来见过殿下。”
他放下竹简,认真在身边叠好,走过来行礼。
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
胡刺史介绍道:“这是家中幺子,名叫舒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