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章 国公&学馆(2 / 2)

加入书签

元圣六年春闱放榜之日,有人欢喜有人愁。

今年报考工学与数学的人数,还是远不及文学的人数多。愁的人里,还多了他们的身影。

朝中不少地方都需要用到工学以及数学方面的人才,奈何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财政部、商务部、水利部、审计部等内阁各部,唯有联名上奏柴宗训,言道春闱放榜,开科取士,共有百人名列其中。

通过文学一途入仕之人,几乎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还要多,足足有六七十人。

余下的几十人,则由工学与数学平分,还有几个名额则被女学占得。

各部尚书在奏报中言道,有必要在汴京城,乃至日后的京北府、京南府中,各设立一座专研工学、数学的学馆,提升民间考取这两科的学子人数。

“内阁有何想法?”

毕士安与李沆身为内阁首辅、次辅,对于此次各部尚书的提议,意见相左,难以达成一致。

首辅毕士安眼见上旨各部,人才确实短缺,也能理解他们的苦衷,对于设立学馆一事,他并不反对。

次辅李沆则是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此举有无视儒学经典,追捧奇淫巧技之嫌。

李沆的话,柴宗训对此嗤之以鼻,他看中了李沆“圣相”之美誉,却忽略了他对“仁”之一字的坚持。

将李沆放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第一次让柴宗训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或许,李沆适合的地方,并不是在汴京城中,也不是在大周境内。

在内阁首辅以及数位大学士的坚持下,李沆只好勉强同意设立学馆的建议。

春闱过后没多久,柴宗训便下旨在汴京城、京北府以及京南府,分别设立了工学馆以及数学馆,专门培养工学与数学类的人才。

两学馆的第一本授课书籍,柴宗训决定亲手编撰。

此前,因大周连年战事不断,柴宗训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将脑海中所储存的知识,传递给这个时代。

趁此机会,柴宗训终于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将毕生所学付诸纸上。

结合这个时代的局限,柴宗训将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原理编入书中,其中包括一些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与数学计算。

柴宗训将这两本书分别命名为“工学之基”与“数学之基”,作为两个学馆学子们的入门书籍。

往后是否还要传授一些更难的内容,柴宗训还在思考当中。

这两本书一出,众人已经对柴宗训的实力有所怀疑,他只能用夜有所思当作借口,暂时“骗过”了诸臣。

柴宗训还下旨,建造工学馆与数学馆所需的全部花销,一概由大周皇室出资。

这些年来,大周皇室依靠皇家海贸,赚得盆满钵满,也是时候将其用之于民。

刘承规作为皇家海贸交易的主事宦官,见柴宗训出手如此阔绰,十分心疼。

这些钱可是刘承规奉柴宗训之命,漂洋过海赚回来的,每一两银都来之不易。

不过柴宗训有命,刘承规也只能听命行事,只是取钱之时,略带不舍而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