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明会同馆(1 / 2)
婆媳俩坐下来,张欣就把钟表订单的事情说了,也说了自己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咱们在海外这些小国或租或买,要一块地盖大明会同馆?”
徐氏听了就立刻总结出了张欣的想法。
“是的,就跟宣抚司跟宣慰司差不多,但是我们不管人家国内的事,只管我们明人,无论工匠,还是海商。咱们的人,咱们要护着。”
张欣并不害怕工匠被别人笼络了去。
近五年以来,匠人在国内的地位并不低。
经过层层考试,拿到大匠职称的这些人,每年的俸禄不比三品官员的低。
如果改良了现有的一些工具,或者弄出来新鲜的玩意,还有一笔大额的皇家赏赐。
而且,匠人是以户为单位的。
即便他们出去了,家人可都在国内。
再者,当初张罗钟表局的时候,朱高煦多了个心眼。
钟表制作里最核心的那部分工艺,是分开的。
会这个就不会那个,会那个就不会这个。
组装跟校准的匠人,算是知道得比较多的。
但,他们也并不知道,钟表里面最重要的齿轮,用了多少种矿石,经过了多少工序。
所以匠人跑路的可能性不大。
张欣怕的是派过去的匠人被胁迫,偏偏他们还真的不知道,对方要是不讲理,十分可能危及性命,。
他们独自在这些海外的小国,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
到时候人家编一个意外身亡什么,张欣拿人家没办法。
她的人,不可以这样被消耗掉!
“唉,炽儿娶了你,真是他的大福份。”
徐氏眼圈有点红,爱民如子,也就张欣这样了。
“娘说什么呢,我嫁进了咱家,又有这么好的公公跟婆婆!”
张欣的脸一下又红了,臊的。
“行行行,我们家大花脸皮薄。我觉得可行,一会吃完饭再商量一下。还海外有地就得有人,每个地方派个几千,这也不老少了。”
徐氏从张欣一说这事,就意识到了。
这事要是成了,那可不是单单要一块地的事。
而是整个东南海连成一片都有明朝的驻军。
以后连打都不用打了。
“娘,你觉得,这些下单的人,会让我们拿他们的地么?”
张欣觉得徐氏认同了,朱棣必然不会反对。
现在的问题就剩海外这些人的想法了。
“这不好说,聪明人总是有的,不过,应该都能拿下,早晚而已。”
徐氏略想想,给了个肯定的答案。
整个东南海沿线,大多数的国家都来朝了,不少都是带着家眷的,徐氏都见了。
说实话,无论文化还是生活,这海外跟国内差太多。
很多地方的所谓国王,酋长,按他们占据的那点地方形容,只能称地方割据势力,或者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大地主。
他们的国民,更多像是他们的奴隶一般。
下单的这些大海商,无论谁,背后肯定有支持他们的人。
大明朝要一块地,派一些人过去驻扎,衣食住行不用他们提供,还能无形中替他们震慑地方的其他崛起中的势力。
这种好事,谁不要谁傻。
至于真正的聪明人,也许在朱棣把这种好事的诏令发出去以后,被自己人给弄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