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章 乱象(1 / 2)

加入书签

梁震云和张贵宝经过一户只有一间茅草屋的人家。

院场上垃圾成堆、蒿草茂盛,只有通向堂屋正门的方向有一条没有长草的小路。

从这条光挞挞的小路可以看出这间茅屋里还有人居住着。

张贵宝指了指这间茅屋,对梁震云说道:“这户人家就是因为借了高利贷才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梁震云问道:“人都跑了?”

“屋里还住着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张贵宝道:“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儿媳都拖儿带女的连夜外出躲债去了,至今杳无音讯。”

梁震云问道:“到哪里去了?”

“没人知道。”张贵宝摇了摇头,道:“债主每年都会带着打手上门跟两个老人讨债,可是,已经年逾古稀的两个老人哪里有什么钱还他们啊?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好把包产田地和自留山林抵押给债主。后来村领导干预了这件事,债主才又把一小部分田地还给两个老人耕种。”

梁震云瞪大了眼睛:“年逾古稀的老人还要自己动手种田养活自己?”

张贵宝叹了口气:“不然怎么办啊?活着总是要吃饭的,政府也照顾不了那么多穷人,大部分衣食还得靠自己解决。唉,偏偏这两个老人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梁震云问道:“他们的儿子为什么要借高利贷?”

张贵宝道:“听村里人说,这两个老人的儿子倒也不是吃喝嫖赌借的高利贷,只因为那年媳妇难产需要住院,手头又没钱,无奈之下,求人借了高利贷。没成想一年后连本带息已是一万几。”

“你想想,他们一家每年才收入两三千块,这样的家庭,要去挣还一万几千块钱谈何容易?那得攒几年?何况还有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唉,他们挣的那点儿钱,连还利息都不够啊。”

梁震云问道:“当初借了多少?”

张贵宝道:“听说是五千。月息五分啊,五千块的利息,一年下来比本子还高出了两千多。”

梁震云跟在张贵宝身后又走了一段路,张贵宝径往寨子中央的一个院落走去。

梁震云以为张贵宝进百姓家讨水喝,于是站在大门口等他。

张贵宝进了院子,发现梁震云没跟在身后,转身向他招手:“进来呀,傻站在那儿干嘛?筲箕村村公所到了。”

梁震云将信将疑的迈步走了进去,不停的打量已经陈旧不堪的房子。

张贵宝见梁震云眼神里充满疑惑,笑着说道:“我怎会骗你?你看,村公所的牌子竖在那里呢。”说着,指向堂屋门口。

梁震云顺着张贵宝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块乡政府统一制作下发的牌匾,牌匾上有“伊山镇筲箕村村民委员会”几个字,这才相信这就是筲箕村的村公所,——华夏国最基层政府。

堂屋前还竖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某年某月某日xxx村长值班”几个字。

在黑板上写上这几个字,一是为了方便普通百姓找值班领导办事,再一个就是可以明确村领导的责任,便于上级监督。

梁震云心想:“筲箕村确实与其它几个村有些不同。”

梁震云四处打量的时候,张贵宝用彝语喊了几句什么,堂屋里马上有人用彝语回应,接着,一个精神矍铄的黑皮肤老头从门口伸出头来。

梁震云跟张贵宝走进堂屋,看到里面有些缺胳膊少腿的木制桌凳,桌上堆放着整整齐齐的报刊文件,看来这间简陋的堂屋就是村公所的办公室兼会议室了。

张贵宝用彝语跟那个老头交谈着什么,那个老头边跟张贵宝说话边看着梁震云不住点头。

梁震云猜想张贵宝肯定是用彝语向那老头介绍关于自己的情况。最后,张贵宝用汉语对那老头说道:“……梁震云不懂彝语,还请郭叔跟另外几位领导介绍一下有关梁震云的情况,他初进镇政府,人生地不熟的,希望你们多多照顾他。”

老头儿对梁震云和蔼的笑了笑。

“这位就是筲箕村的支部书记,”张贵宝又指着壮老头向梁震云介绍:“我们都称呼他老人家为郭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