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选择人才的方法(1 / 2)

加入书签

平儿陪着凤姐吃完饭,伺候她洗漱完毕后,才去探春那里。来到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丫鬟婆子等几个最亲近的人在窗外伺候。

平儿走进大厅,看见她们三个姐妹正在议论家务,说的正是过年赖大家请客吃饭时,他们家花园里发生的事情。看到平儿来了,探春就让她坐在脚踏上,然后说:“我有个想法,是关于我们的月钱问题。我们每个人每月有二两银子,丫鬟们另外还有月钱。前几天又听说,我们每个月用的化妆品和头油,每人还要再发二两银子。这和刚才那个学堂里额外收的八两银子感觉有点类似,虽然都是小数目,但累积起来也不少,这样安排似乎不太合理。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笑着说:“这是有原因的。姑娘们日常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应该有的份例。每个月,采购的人会买回来,先由我们统一管理,然后姑娘们随时取用。而不是让我们天天自己掏钱去买头油和化妆品。所以,外面的采购人员会统一购买,每个月按时分配到每个房间,再由我们接收。姑娘们每月那二两银子,并不是用来买这些日用品的。这笔钱主要是为了应急,比如家里的当家奶奶太太不在或者忙的时候,姑娘们偶然需要几个钱花,省的找人去。这本来是为了避免姑娘们受委屈,但这钱并不是专为买日用品准备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很多房间里,姐妹们都是自己掏钱买这些东西,这样的情况差不多占了一半。我就怀疑,不是采购的人弄虚作假,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不好用的东西来搪塞我们。”

探春和李纨笑着说:“你也看出来了。弄虚作假是不可能的,她们也不敢,只是可能会晚几天。催急了,不知道从哪儿弄些来。牌子虽然一样,实际上不能用,还要重新买。只能用这二两银子,另外叫别人的奶妈或者兄弟哥哥的儿子帮忙买来。如果让公家的人帮忙买,东西还是一样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来的,难道是店里坏了不要的,专门收来给我们用?”

平儿笑着说:“如果是采购去买,他们只会买便宜货。如果他们买了质量好的,采购会不高兴,觉得他们是使坏,想要抢了采购的工作。所以,他们只能这么做,宁可让我们这里不满意,也不敢得罪外面办事的人。姑娘们只好让奶妈们去买,这样外面的人也就没话说了。”

探春说:“所以我才心里不自在。钱花了两倍,东西却白丢了一半。这么算下来,反而是白花了两倍钱。不如干脆把采购的钱省了吧。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过年咱们去赖大家吃饭,你也去了,你看他们家那小园子跟咱们家比怎么样?”

平儿笑着说:“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呢。花草树木也少很多。”

探春说:“我和他家女儿聊了一会儿,谁知那么小个园子,除了她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每年还有人承包出去,年底还能剩200两银子呢。从那天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着说:“真是不切实际。虽然是千金小姐,不了解这些也正常,但你们都是读过书认字的人,难道没有读过朱熹的《不自弃文》吗?”探春笑答:“虽看过,但那不过是自我激励,虚浮不实的话而已,哪里都是真的了?”宝钗说:“朱熹的话还虚?哪句不是实打实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连朱熹的话都觉得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关乎利弊的大事,岂不是把孔子也看虚了?”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博学的人,居然没有看过《子书》?姬子曾说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和运筹帷幄的人,常常借用尧舜说过的话,做着违背孔孟之道的事。”宝钗笑着问:“那下一句呢?”探春笑着说:“现在只断章取义。念出来下一句,不连我自己也骂进去了吗?”宝钗说:“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的东西,能用上的自然有价值。你这么个聪明人,却没有早点经历过这些正事和大事,真是遗憾。”李纨笑着说:“叫大家来,不说正事,你们倒讨论起学问来了。”宝钗说:“学问里面就有正事。现在用学问去分析小事,小事也能提升一个档次。不用学问来论事,人就变俗了。”

三个人一边说一边笑,开了一会儿玩笑,才开始讨论正事。探春才接着说:“咱们的园子比他们的大一倍,按两倍算,一年就能有400两银子的利息。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就拿它来变现,显得小气,不符合我们家的身份。如果选定两个人,派她们来管理这些贵重物品,任由她们糟蹋,也是暴殄天物。不如从园子里的老妈妈中挑几个老实本分、懂园艺的,专门负责打理园子。也不用向她们交租纳税,只要她们每年能孝敬些什么。这样,一来是园子有专门的人照顾,花草树木会越来越繁茂,也不用临时急着找人修理;二是也不至于浪费,可以物尽其用;三是这些老妈妈也能借此机会赚些外快,犒劳她们在园子里的辛勤劳动;四是还能省下雇佣园丁、工匠和清洁工的费用。用这些钱来填补不足,也不是不可以。”

宝钗这时正站在地上看墙上的字画,听到她这么说,连连点头,随后笑着说:“善哉,三年之内不会有饥荒了!”李纨笑着说:“好主意。这么做,太太肯定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各司其职,她们还能把多余的物资拿去卖钱。既给了他们管理的权力,又有利益驱动,自然人人都会尽心尽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