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四世同堂(1 / 2)

加入书签

王豆豆的儿子王安宁和女儿王晶晶考上了安东市重点高中。

儿女考上高中,王豆豆和张芳芳格外重视他们的学习,因为高中学习是孩子能否进入高等学府的关键。

王豆豆对张芳芳,“我们都是知识分子,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将来考上好的大学。“

张芳芳笑着说,“这当然啊。我会做一个好母亲的。“

张永丽因为健康的原因不能时常看望孙子和孙女,作为外公的张永胜和外婆李安娜,便成了家里的常客。

王安宁长得像他父亲,性格懦弱,不爱说话,喜欢读书。

而王晶晶则更像她妈妈,性格活泼开朗,能说会道,喜欢艺术。

这天周末,张永胜和李安娜来到女儿家。一进门,王晶晶就跑过来抱住外公外婆,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反观王安宁,只是腼腆地笑了笑,打了声招呼后,便回房间看书去了。

张永胜见状,对外孙的喜爱又多了几分,他觉得外孙这种沉稳内敛的性格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吃过午饭,张永胜把王安宁叫到客厅,递给他一本《论语》,说道:“这本书是外公年轻时最爱读的,它能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你性子沉稳,适合读这样的书。”

王安宁接过书,说了声谢谢外公,便认真地读了起来。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王安宁读完了一篇。

他合上书本,若有所思地问道:“外公,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吗?”

张永胜笑了笑,抚摸着外孙的头说:“安宁,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学习确实有时候会显得枯燥,但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并且时不时地加以运用,就会感到快乐。你看,你读了《论语》,就能思考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一种学习的乐趣啊。”

王安宁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外公的话。他对外公说,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为了充实自己。而且,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张永胜语重心长地说,“孔子还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人。”

王安宁听得很认真,他觉得外公的话很有道理。

“外公,我明白了。我会努力做到的。”

“嗯,外公相信你。”张永胜欣慰地笑了笑,“对了,你妹妹喜欢艺术,你可以多跟她交流交流,说不定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好的,外公。”王安宁点点头,然后去找妹妹了。

看着外孙的背影,张永胜心里暗自高兴。

王安宁找到妹妹后,两人聊了很久。

王安宁发现妹妹对艺术的理解很独特,她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受到妹妹的启发,王安宁也尝试着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尽管他的画技并不出色,但他享受着这个过程。

从此,读书和画画成为了王安宁生活中的两大乐趣。

他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也逐渐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安宁的绘画技术日益进步。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艺术节上,他的作品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看到台下父母和外公外婆骄傲的眼神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之后,王安宁变得更加自信,也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张芳芳看到儿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感到高兴,而王豆豆也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他开始试着与王安宁沟通,父子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转眼间,王安宁和王晶晶迎来了高考。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最终,王安宁选择了一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他希望能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王晶晶则进入了一所艺术学院,继续追求她的艺术梦想。

毕业后,王安宁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们勇敢追求梦想。而王晶晶也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她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意。

王豆豆看着儿子和女儿工作安稳,感到自豪。

多年后,王安宁结婚,妻子是学校老师,名叫张玥。一年儿生了一个儿子,给儿子取名叫王泰,王安宁也将外公传授给他的教育理念运用到了王泰身上。

他常常告诫王泰:“学习的过程或许枯燥,但只要用心体会,总能找到其中的乐趣。”

每逢节假日,一家人总会团聚在一起。

王泰围绕在外公外婆身边,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此时的张永胜和李安娜,已经白发苍苍,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晶晶结婚,嫁给了一名画家,名叫杜学树,是国内着名画家。虽然年龄比王晶晶大了四岁,但他们感情甚笃。

婚后的王晶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反而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创作出了更多令人惊艳的画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