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番外 真相思恋(1 / 2)
萧景榕看着从荷包里拆出来的字条气不打一处来。
让他带着孩子们好好过日子。
逼急了他真想把人从冰棺里取出来问问。
到底有没有心。
说离开就离开。
萧景榕起初的确以为苏棠是自己选择回到本来的世界。
不过,再气他也打算按自己之前便打算好的追封她为皇后。
直到林珣出现。
萧景榕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知道她一天一天五感尽失而死。
萧景榕再无怪她的念头,只剩下心疼。
她留了七个荷包。
四个留给孩子。
三个留给他。
萧景榕心里也算稍微平衡了些。
只是里面竟一句也没提过她所受的折磨。
一百张字条。
是为了抵她曾说过了一百个荷包。
一百张字条里面,只有一张是红纸,夹在其中尤为显眼。
上面赫然写着,“臣妾不想皇上受相思之苦,后面的皇上便都烧了吧,忘了臣妾。”
萧景榕被气笑了。
临了还敢跟他耍心机。
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不过萧景榕不得不承认,思念的确会像藤蔓似的疯狂滋长。
行宫短短两月不到,他便想起过她无数回。
若是再过四五十年,他或许不见得能始终如一。
他虽想过白头偕老,却从未敢赌人心。
包括他自己。
偏偏女人选在这时候抽身离去,让他念而不得。
萧景榕攥紧手中的红纸条,幸亏他早算到今日,不然真得念着她一辈子。
不过现下还得先解决朝中诸事才行。
新田政虽说效果不错,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亟需六部相互配合。
与此同时,还得除去六部内的蛀虫。
林珣的提议的确可以暂时平息一部分传闻,让官员和百姓移神她处。
他不想她受这等委屈。
偏偏她竟已经安排好了杜莫在宫中散播流言。
萧景榕除了纵着她,也别无它法。
把五年才能完善的新政减到三年,萧景榕每日至多睡三个时辰不到。
累极了便翻一张字条出来看看。
上面尽是无趣极了的话。
“今日竟有只虫子爬到臣妾的头发上,绿色还长毛,吓死人了。皇上怕虫子吗?”
“如果皇上能在生辰那日打开这张字条,恭贺皇上,可以去博彩了。”
诸如此类。
有时候甚至是些奇奇怪怪的符号。
瞧着又像人的神情。
一看便知是她想到什么便随手写下来的。
若是他真能长命百岁,一年也就够看一张的。
萧景榕本来以为她会细细记下最后那段日子。
岂料她从头至尾都没有提起过。
仿佛她写这些,就是为了让他觉得无趣。
而后逐渐忘记她的存在。
正如那张红纸条上写的那样。
萧景榕心口颤得厉害。
定是近日歇息得太少了。
该把上回她找来那补药吃上才是。
几个孩子日日求见,萧景榕索性把他们母妃留下的荷包丢给他们。
让他们自己琢磨去。
不过小寿王就没那么好打发了。
本来性子就冲动,遇上这么件大事更是冷静不了。
“皇兄,您就告诉臣弟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寿王眼眶发红,又是伤心又是急切。
萧景榕蹙眉,“你如今已为皇太弟,遇事也该沉稳些。朕不许你问,你还敢问,是明摆着忤逆朕吗?”
“臣弟并无此意。而且这皇太弟也并非臣弟想当的。”
小寿王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
策马行舟,行遍天下。
光是想着自己要一辈子待在皇宫,整日和奏折为伍他就觉得痛苦。
哪怕让他上阵杀敌都行。
“放肆。朕圣旨已下,岂容你想与不想?”
小寿王撇撇嘴,“臣弟本来也不是来跟皇兄说这个。我只想知道德妃为何会突然暴毙,还有坊间那些传闻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就不怕真是朕想让德妃顶罪?”
“臣弟知道,皇兄不会。”
萧景榕暗暗叹气,不愧是她养出来的孩子,某些地方还真是相像。
“你既知道朕不会,那便不该多问。”
“可是”小寿王一甩手,“不问就不问。那臣弟便向皇兄求另一件事。”
“何事?”
“臣弟不想当皇太弟,更不想当皇帝的事。”
经过萧景榕夜和朝臣以继日的忙活,半数土地重新从权贵手里分给百姓。
因此饥民的数量比前两年少了许多。
只要将百姓安抚妥当,其他人再如何厉害也掀不起风浪。
在决定退位的前夕,萧景榕找来儿子萧韶安。
“你为何要反?”
萧韶安闻言便知父亲查到自己在暗招亲兵的事了。
他双腿一曲重重跪下,“回父皇的话,并非儿臣本意。”
萧景榕静静打量着萧韶安。
他自认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这个儿子。
前几回气过之后他便开始细想他反常的原因。
如今似乎抿出些真相。
“你先见一个人吧。”萧景榕传召林珣进殿。
萧韶安自是认识林珣的。
林珣接下来的话更是在他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某些他一直不明白的事,似乎忽然串联在一起了。
“儿臣向父皇保证,儿臣定然不会放过她。”
萧景榕了结最后一件事之后,便和萧韶安、小寿王暗中计划好一切。
他也终于能将那道士找到自己面前。
“您想见异世之人,可用您身上的龙运来换。
之前那道符需以此发挥效用。”
“你的意思是是让朕折寿?”
道士挑起单边眉毛,“那倒不用,皇上只需禅位即可。”
于是萧景榕就因为这么一句话,提早执行了计划。
萧景榕并非意气用事的人。
其实他自己对这位置也有些厌烦了。
如今没了人陪,更觉无趣。
无论这道士说的是真是假,他都想带着她去游历一番山水。
总归如今朝纲已稳。
这位置换个人坐也一样。
临行之前,萧景榕将所有真相告诉了几个孩子。
谁都没想到乾元帝竟然会在这时候禅位,甚至直接消失于众人眼前。
不过没人顾得上找他。
众人只会在意坐在高台上的那个人是谁。
后世人意识到乾元帝在位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称其为乾元之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