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76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1 / 2)

加入书签

『贪墨之辈,始于羊舌,贪墨之求,名利财色,贪墨之术,凌下欺上……』

『汉太傅贾公,陈事于孝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贾公之语,非苛责备也,乃实言也。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治而当之,乃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安治而颂之,亦谀也……』

『今陇右河西之地,虽言已安已治,实奸妄生久矣。吏贪兵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赋役增常,吃喝卡要,无所不用其极……』

『贪墨之辈,以之为财,实则逆本。积贿求迁,上行下效,身为朝廷官吏,不求农桑,不治水利,唯索黄白之色,剥削往来客商,枉法曲律,肆意妄为,长期以往,道德沦丧,国将不国……』

『道不正,职不明,此不治,何有国?为官者,持禄而为谀,为民者,畏罪而为顺,纵然一时已安已治,终是战乱不可绝!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此决之。』

『十年沉疴,今日治,百年中兴,今日始。』

『此檄,且广而闻之。』

就在张辽收拾马贼的时候,一卷行文便是在河西之地传开了。

随着檄文的发布,一些人便是惶惶,另一些人则是恍然,然后就是各种暗潮涌动起来。

大汉骠骑将军惯用的手法,不少聪明一些的人都清楚,就是『先礼后兵』,『礼』的时候是堂堂正正的『礼』,但是『兵』的时候也是心狠手辣的『兵』。

要是不聪明的么……

那也是没救了。

这不是,『礼』来了!

檄文当中,看起来似乎只是通俗的讲了讲所谓贪墨的历史由来,然后阐述了一些贪墨的手法什么的,但是很多人在这个平平淡淡的檄文当中,察觉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危险。

因为在檄文中,开篇便是提及羊舌鲋。

要说起华夏的二十四史来,其实翻开一看,更像是一部贪污史,历朝历代的贪官多如过江之鲫,而身居高位、清廉朴素的官吏却少之又少。

历史上,谁是第一个贪污的官员已经遥不可寻,但首位见诸文字的大贪官么,也就是『贪墨』二字的创始者,便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

羊舌鲋这家伙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父亲在晋国是高官,他哥哥羊舌肸也是晋国的重臣,在这种官宦世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羊舌鲋,其关系网其实父兄已经替他早就编织好了,而且一般来说起点都很高。

得到了特殊照顾的羊舌鲋,在一开始的时候便是担任了晋国的假司马,然后便是开始了他利用公权力,毫不掩饰的受贿索贿的行为,甚至他要挟的对象是一国之君。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也可以解释为侵削他国实力,而后来的一件事情,却让羊舌鲋无可辩解。

在晋国之内,有两个贵族大户因为田产界限发生纷争,然后其中一个大户雍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羊舌鲋,然后羊舌鲋二话不说,便是立刻判决雍子胜诉,将原本属于另外一个贵族邢侯的田产,划归给了雍子。

羊舌鲋这么做似乎也没错,既然都是亲家了,自然是要帮衬一二……

亦或是羊舌鲋觉得可以先判给雍子,然后等邢侯也送美女之后再划一些给邢侯,两面通吃,左拥右抱岂不是爽歪歪?

当然羊舌鲋具体是怎么想的,后来之人也无从得知。

只不过邢侯这个人是个暴脾气,判决下来之后便是立刻抄起刀子溅了满身血,不仅是杀了雍子,也杀了羊舌鲋,然后投案自首……

出人命了,人命关天,闹大事情之后,晋国主政的韩宣子不得不亲自出面摆平这事儿,他将羊舌鲋的哥哥羊舌肸给叫了过来问说,杀你弟弟的凶手在这里,你看怎么办?

羊舌肸无奈,最终便是说三个人都有罪,他弟弟羊舌鲋的罪名,便是『墨』,就是给国君,给自家抹黑了……

大概这么一个意思罢。

然而现在这一片檄文,引申出来的东西,却有些耐人寻味。

羊舌鲋,贪墨,死了,

雍子,行贿,死了。

邢侯,行凶,死了。

纵然三人有多少理由,有各种借口,但最终是定下来,『三人皆罪。』

所以,明白了么?

檄文一出,便是有不少大户坐不住了。这不是摆明了要一锅端的节奏么,而且还是挂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上,这么大一个坑,可不能往下跳啊!

于是各地各县,之前偷偷摸摸借给县官县令填充仓廪的那些大户,就开始往回要了,这要是不趁着还未定性,赶快把钱财什么的给要回来,到时候被判了一个像是『雍子』那样的罪行,到哪里哭去?

然后各地县乡县令乡长哪里肯干?这钱财什么的一拿回去,不就是什么都露馅了么?要死大家一起死,麻痹的狗大户,想要抛下我们独活,想都不要想!

最初的时候还只是一两个县闹腾起来,但是随后便是所有的县乡都出现了相同的争端,原本合作无间的联盟瞬间便是因为利益问题而分崩离析,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理念彰显无遗,旋即就有不少人开始狗急跳墙了。

再加上张辽屠灭了曾大户马贼团伙的消息传到了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次的檄文恐怕不是说说而已,是真要动手了……

先是有一些县乡官吏坐不住了,干脆先下手为强,搞死一两个大户来抄家充公,平复账面,但是更多的是大户见势不妙,便是派人跑到了韩过之处『检举揭发』……

整个河西陇右之地,顿时就像脓块迸裂了一样,鲜血和浓水流淌得到处都是!

如此一来,乱是肯定乱了,但是彻底将这些浓水挤出来之后,伤势就不会继续恶化,反而还有康复,甚至重新成长的可能。

韩过毕竟有些年轻,见到这么一个局面多少有些坐不住,内心当中难免有些跟着慌乱起来,但是幸好还有老狐狸贾诩在后方坐镇,派人传来了书信,安抚了韩过的情绪,并且指点韩过继续派遣人员到一些已经暴露出来,处理完了浓水的地方接管地方行政。

简单来说,张辽就像是一把手术刀,东割一下,西切一下,搞得到处鲜血浓水四溢,到处都是鸡飞狗跳,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利益联盟,然后韩过就像是缝补针线,跟在张辽后面,负责将被切割出来的伤口先大体上缝起来,而贾诩则是在后面慢吞吞的往前挪动,就像是一块膏药,一点点的贴,一点点的治理……

这种方式让许多人目瞪口呆,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操作!

在这些人当中,自然就有羌人,尤其是北宫。

和大多数的羌人不同,北宫对于汉人的一套行政模式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一直都不相信张辽贾诩等人会玩得真么大……

摆明了是豁出去一年甚至多年的赋税,也要彻底整治官吏的架势啊!

毕竟在北宫的印象当中,汉人的官吏,除了会收钱,然后会想着方法来收钱,最终是死皮赖脸的来收钱之外,似乎就不会干什么其他的事情了。

而现在的改变么,北宫皱着眉头,觉得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像是一件坏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吏治清明一些的汉人官吏当然是更好一些,但是对于羌人也会是同样的结论么?会不会汉人越是强大,羌人便越发的倒霉?

普通的羌人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北宫不能不思考,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去想这个问题,或许就没有羌人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