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钱庄(1 / 2)
只不过,在大恒,想让财富流通起来,却也并非那么容易。
天子想要的财富流通,是极具相对性的。
即……百姓有余财,这些财富,可以大部分存着不动,只有少量流通也无妨。
而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们的财富,才是天子希望财富流通的主体。
百姓家家户户有余财的情况下,天下百姓的抗风险能力,必然大大提升。
哪怕天灾依旧绵延,只要朝廷调控住了市价,家有余财的百姓,也绝不至于如大恒现在这般,若是算上前明那些年,十几年时间里,一个国家极大一部分财政收入,却皆丢进了赈灾的无底洞之中。
而这些钱粮,本该有其他很多用处。
甚至可以说,若没有这绵延的天灾,哪怕灾情之下的百姓,没有那么的民不聊生,草原与西北,恐怕早已平定。
百姓抗灾能力的缺乏,这天灾的绵延,就是给大恒戴上了一个厚厚的枷锁,限制着大恒的前进。
掌握大部分财富的士绅豪商之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流通的真正意义所在。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无疑很是骨感。
在时代的大环境下,这个天下,绝大部分握着财富的人,都倾向于将财富存放传家。
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家有余财,也更倾向于买地,种地。
完全就是一个仓鼠积财的社会大环境。
哪怕现如今,大恒对土地,有着极为严苛的管制政策,但,社会的主体财富,却也依旧更倾向于存储,而非流通。
如今财富流通的主体,依旧是新势力,即以武勋为代表的商业流通主体,而握着天下相当一部分财富的传统地主士绅,依旧固步自封,守着财富,想要躺在家里压榨百姓,收着租子。
完全可以说,“收租”二字,已然是浸入绝大部分汉民骨子里的习性。
但如今,收租这个习性,显然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般,用房地产收租,现如今,收租的主体,就是土地兼并,利用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地可种,无粮可吃,只能当佃户,被压榨。
如此,显然与当今大恒的政策,极为不符。
但,很多时候,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年,大恒落马的绝大部分官员,也皆是因为如此。
《高天之上》
为了改变这个惯性,天子所施之策,亦是不少。
如土地改革,以田亩征农税,限制土地兼并,如对商业的扶持推行,试图改造收租这个习性。
如在昭武八年中旬,纸币流通开来之后,就曾下旨,改革大恒钱庄的存储与拆借之政策。
在这个时代,钱庄的存在,虽其职能已经与后世的银行颇为相同,但在一些方面,却无后世,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时代的钱庄,其出现的起因,只是因为金银铜这种金属货币,在商贸交易之中的笨重。
所以才有了钱庄这种本地存,异地取,亦或者异地存,本地取,这种类似于革新的存在。
故而,钱庄的作用,等于就是帮商人保管货币,让商人免去后顾之忧。
毕竟,若是带着大量金银行商,路上被抢了,被偷了,那就完全是自己的损失。
让钱庄代替保管,再怎么损失,也是钱庄的事。
如此,钱庄的作用,显然在于帮着保管,故而,钱庄一直都是会收取保管费用。
而非后世那般,存钱,还有利息。
钱庄的另外一个职能,自然就是贷款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拆借。
如某个商行,缺钱,便可拿出可供抵押的货物,亦或者产业,到钱庄进行抵押拆借钱款,而钱庄,则会对商行拆借的钱款,收取利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