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战略性转移(1 / 2)
洛阳时局变化之快,仿佛昨夜还是刘辨为天子,今朝却已然变成了弘农王。
新的天子刘协登基大宝荣坐皇位,新一任的小皇帝在初次坐上那个位子的时候,心情不可谓不激动,神情不可为不紧张。
这是董太后梦寐以求他能够坐上的位子,刘协原以为自己此生怕是再无机会,却不曾想只因洛阳城外北邙山下那一眼,便圆了已故董太后的遗愿,也圆了刘协自己的梦想。
刘协比之其兄刘辨年弱几岁,却相当明白事理,知道是谁将自己扶上的皇帝宝座,也自然清楚这会儿满朝公卿自己最应该依靠的是谁。
所以哪怕是做了天子,刘协也并未表现出任何异样,反而依旧恭恭敬敬的向董卓请教,丝毫没有要与新任太尉作对的意思。
没错,趁着废立天子的机会,董卓抽空给自己换了个三公位子坐一坐,也不知道是不是司空这名字不太好听,只可怜了老头刘弘,临死没几天还被人夺了司空的官职,却还被人家嫌弃又换了一个。
如今天子是董卓一手扶持的,废掉的小皇帝变成了弘农王,董卓也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忌日。
身居太尉之职,手握凉,并二州的边军,合计三万余兵马,更是连连给女婿牛辅,让其从西凉抽调人马到洛阳来加强自身的力量。
知道了手握兵权执掌大军的好处,董卓自然是要将其死死抓住,不容外人染指。
当然,士卒虽重但人才也同样不可或缺。
当今乃士人之天下,若非如此董卓又何必非要将自己的出身往董太后身上靠呢。
故而在接受了何进的遗产后,对于大将军的列为属官各位幕僚,董卓一概以礼相待未有丝毫的轻慢。
同时也在李儒的建议下对天下有名望的士人加以征辟,不管人来不来,反正朝廷的诏令先要下去,态度意思一定要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连当着董卓面撕破脸皮的袁绍,他也没有计较,反而还给袁绍封了个渤海太守,让他坐镇地方,和解的信号可以说相当明确了。
抚平士人之心,安定关中动乱,把持朝中政事,奉天子以令不臣!
这是李儒给董卓定下的十年大计!
只需要安安稳稳做好一切,这天下宏图霸业王道,自然尽在掌握之中。
当然到底是奉天子之令还是挟天子下令,这就只是个说辞了,反正就算再过十年,小皇帝依旧还是小皇帝,他也翻不了天……
董卓连隐居在家的荀爽,陈纪都能下令征辟封起为官,在洛阳城内的自然也不会漏下。
蔡邕作为天下闻名的文学大家,也被董卓强征为祭酒,甚至为了树立典型,几日间接连加以封赏。
从祭酒到侍御史,从侍御史到尚书,侍中乃至如今的左中郎将,论说恩宠可谓是朝堂之中绝无仅有,甚至已经有小道消息传出,说董卓欲要封蔡邕为侯!
须知大汉承秦制,以军功封爵,虽说因为开了武功勋爵可以买卖的先例,导致这勋爵之位有些泛滥,但列侯与关内却不在此列,足可见董卓不惜血本欲要千金买马骨的意图……
可惜,被封赏的当事人蔡邕这会儿却是皱眉苦恼的很。
并非所有的好意都需要被接受,更不用说像如今这样天降的好处,更是需要小心警惕。
从心而论,能有机会进入朝廷中枢,能够跻身决策层面,这是蔡邕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偏偏如今朝局这般,董卓一手遮天,就算蔡邕做了左中郎将又能如何,怕是在为董卓出力而非天子效命。
更不用说老友卢植此番两手空空,反倒是他蔡邕几日间连跳数级,这离间简直不要太明显。
不过作为另一个当事人卢植,这会儿却是丝毫不在意,反而只是把玩了一番左中郎将的印信便又扔给了蔡邕。
“伯喈如今可以说是封侯拜将尽在眼前了啊……”
“子干说笑,那董卓强命天子下诏,明摆着是算到了你我的痛处……”
蔡邕苦笑着摇了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