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微服出巡(1 / 2)
次日。
朱元璋抱恙在床,命朱棣主持早上的常朝。
散朝之后,朱棣便率领户部众官员,赶到应天府衙门口,命人设立了九个新币兑换处。
此消息一经公布,朝中百官,但凡脑子正常的,皆吩咐家人携带了适量的旧币,前去应天府衙门口兑换新币。
甚至,有些品级较低的京官,亲自赶到了新币兑换现场。
他们故意跑到朱棣所在的新币兑换处排队,目的就是为了在朱棣面前混个脸熟,给未来的新君留下一个支持新政的好印象。
临近午时一刻,京城许多百姓听闻燕王殿下亲自主持新币兑换之事,纷纷赶来应天府衙门口围观。
对于他们来说,朝廷这两天发生了不少大事。
就在昨日,朝廷公布了科举革新章程,又正式发行新版大明宝钞与钱币。
而科举革新的试行与新币的推行,皆由燕王朱棣全权负责。
百姓们挺高兴,因为朱棣秉政这几年,政事干的挺好,在民间的口碑不错,信誉极高。
受制于成长环境的历史局限性,朱元璋在金融方面的才能,可以说是比较差的。
首先,大明宝钞完全没有准备金制度,百姓可以拿金银跟朝廷按照官方比率换走宝钞,但却不能拿宝钞换回金银。
为了防止百姓不愿意把黄金白银兑换成宝钞,朱元璋竟然发布禁令,规定民间不得以金银进行交易,更不准物物交换,必须使用纸币或铜钱。
如此一来,百姓们只能选择使用宝钞或铜钱,不敢光明正大的使用金银。
此外,大明宝钞的发行不限量,朝廷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起初宝钞无法以旧换新,用烂则失效,后来才允许以旧换新。
最令百姓头疼的是,朱元璋规定交税时不能全用宝钞,只能七成宝钞,三成铜钱或金银。
而民间金银不足时,不得不花高价去购买,结果宝钞立刻出现了贬值。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期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枚铜钱,贬值超过六倍。
实际上,原历史时空之中,仅五十年后,宝钞便已彻底成为废纸。
正是知晓朝廷钞法的不完善,对民间百姓的生活影响巨大,数年前朱高煦便将此中弊端告知了朱棣。
朱棣以亲王之身奉命秉政,自然是想施展一番作为,来彰显他的治政才能,收拢人心。
为了加大朝廷金银铜的储备,朱棣秉政这几年,一方面打击贪官污吏收黄金白银入国库,另一方面派人大力开采各类金属矿产,并制定了兑换与赎买宝钞的政策。
他曾在应天府衙门前设立兑换处,让人以铜钱或粮食换回民间百姓手中完好无损的宝钞。
还曾多次派人下到直隶境内的各府衙前,临时设立赎买处,按市面价格从百姓手中赎买旧宝钞。
近几年,朝廷在朱棣秉政期间,陆续从民间收回了数百万贯的宝钞。
故而,朱棣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极大的金融信誉,并借机稳定了宝钞的价值,为如今的货币改革打好了基础。
这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
“原来是朱帮主,数月不见,在下差点没认出来,失敬失敬!”
八达酒楼的掌柜白金福,在人群之中发现了身穿褐黄色便服,如寻常商人打扮的朱高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