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信息了如指掌的原因(2 / 2)
昪元年间铸造的大齐通宝多数在战乱中消失,只有少数铜币流传至今。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变迁,大齐通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文献中记载的大齐通宝,从南唐至现代,最早是在清朝道光年间曾任侍郎的江南名家戴醇士手中收藏过一枚。
由于这枚大齐通宝左侧稍有残缺,因此被称为“缺角大齐”,据说乃是戴醇士家传之宝。
太平天国攻克杭州时,戴醇士眼看形势危急,担心这枚家传的缺角大齐无法保存,便怀抱铜钱投进了钱塘江。
钱塘江波涛汹涌,戴醇士与其手中的缺角大齐一起沉入江底,自此世间再无缺角大齐的踪迹。
至于另一枚有明确记录的大齐通宝,则出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
据说是一位文物商人戴保庭在一农家孩童玩耍的毽子上偶然发现的。
此枚大齐通宝虽未缺角,却因用于制作毽子而在上面穿了四个小孔。后来被著名收藏家张叔驯高价购得,秘而不宣,藏于密室,被誉为“四眼大齐”。
张叔驯收藏这枚四眼大齐二十年后,不幸身患重病,远赴国外就医,但终究未能康复,客死他乡,自此四眼大齐再次失踪。
此后又有两枚大齐通宝被提及,但都只是传闻,据说在某个人手中,却未曾得到确切证实。目前可知拥有实物的大齐通宝仍未现世,市面上可见的仅是大齐通宝的拓片图形。
据闻众多钱币收藏爱好者为了寻觅这种钱币,甚至愿意开出八十亿的天价收购,无奈大齐通宝始终未曾再现人间,成为了传说中的瑰宝。
方天在前世的无数次钱币交易中,也曾梦想能有幸遇到一枚大齐通宝,但终究只是奢望而已。
然而他对大齐通宝的拓片图案进行了细致研究,甚至遍阅了所有有关大齐通宝的文献资料,对大齐通宝的特征牢记在心。
他清楚地记得,大齐通宝同样是铜质打造,外形为外圆内方,背面同样具有双重边缘,且其外边缘相较于内边缘更为厚重。
另外,尽管大齐通宝的外缘稍显宽阔,但相较于其他货币,却又窄细一丝,更独特的是,其内李右上角并非严整的直角形态,而是具有一处不连续的弧线弯度。
若对大齐通宝有深入认知,几乎一眼就能识别出它与普通铜币的显著差异。
“若这枚钱币确为大齐通宝,任何对古董收藏稍有热衷之人,都会对其趋之若鹜,毕竟此物一旦现世,全球仅此一件,哪位收藏家能抵挡得住这样独一无二的藏品诱惑呢?”
方天甚至暗自决定,有意将这枚大齐通宝视为自己的私人珍藏。
“冷静,务必要冷静,虽然初步判断它很可能是大齐通宝,但必须揭开其庐山真面目才能最终确定,毕竟有可能是他人刻意模仿大齐通宝制作的赝品。”
方天尽力克制住自身的特殊反应,随后缓缓将粉彩龙凤呈祥瓷板插屏放回地面,面向中年男子询问:“大哥,您这件宝贝打算定价多少出售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