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三鼓之策(1 / 2)
郯军主帅于伯阳皱起了眉头,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绞尽脑汁在琢磨,对方蒲城邑到底现在是何想法。
自己一方的战鼓已经擂起,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正在蓄势准备出击,但对方的阵营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想睡过去了一样。
郯国的邑甲联军,是由五个城邑联合出兵。参与作战的甲兵、徒卒,乃至辅助作战的徒役,隶臣,加起来总共有四五千人。
与敌方相比,郯军可谓是人多势众。
蒲城邑的邑城内,包括邑甲和老幼妇孺在内,据说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两三千人而已。
以四五千人的精干力量,对付包括老幼妇孺的两三千人,本来应该是轻易而举,手到擒来的。
不过,自他们越过黑松岭以后,先后遭遇了陷阱,毒烟和腐尸的折磨,折损了几十个倒霉的徒役和隶臣;接下来在流民村,他们又中了流民的诱马之计,损失了几百匹的战马;前几日的致师之战,虎子壮骁勇善战,大发神威,更是让他们输得灰头土脸。
这一番折腾下来,不少兵丁人心惶惶,内心惊疑不安,恨不得赶紧结束这场战事,赶回郯国和父母妻儿团聚。
当然也有一些兵丁不服气,一个个摩拳擦掌,热血沸腾,就等着今日这必胜一战,碾压敌军,报仇雪恨,以雪前耻。
“咚、咚、咚……”
郯军的军鼓响起之后,大部分的郯军兵卒都打起了精神,握紧手中的兵器,好像身上所有的肌肉,在那一声声鼓槌的击打之下,都已经绷紧起来。在鼓声的震撼下,体内的血液也仿佛要沸腾起来,只有靠无尽的杀戮,才能让他们慢慢冷却下来。
即使那些本来心怀惴惴的人,现在也勉强打起了精神,目光里好似多了一分豪气。
“咚、咚、咚……”
郯军的军鼓声震耳欲聋,震撼着大地,响彻天宇,但对面的敌军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
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于伯阳一头雾水,怎么也猜不透对方的主意。
难道对方还没有准备好?
如果对方列阵没有完毕,自己贸然出击,这就可就违背了约定俗成的军中礼仪,恐怕胜之不武,会惹其他人嘲笑的。
自己一方兵多车多,今日这是必胜之战,即使容忍他们一刻又何妨?
旅帅于伯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挥了挥手,鼓声戛然而止。
所有的郯军都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把刚才积蓄满身的劲力尽数散去。
很多的兵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碍于军法又不敢问,只能心里无奈地嘀咕,小声地叹气。
身处郯军侧翼的一辆兵车上,田安邑的田无涯朝兵车周围扫了一眼,看着一个个无精打采,好像蔫了过去的郯军兵卒,忽然心中一动,大呼糟糕。
刚才在中军大帐里议事的时候,谈到斥候看到的那六乘兵车,他就认为对方未必不是鲁国人。
田无涯是田安邑的甲佐,也是邑宰大人的嫡次子,平时交友颇广,涉猎的事情也多。
看现在蒲城邑的反应,田无涯忽然猜到,这蒲城邑恐怕是借用了鲁国名将曹刿的“三鼓之策”。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话忽然在他脑海中响起,让田无涯不免打了一个哆嗦,脸色有些惊慌。
糟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真有可能是鲁军进入了蒲城邑,虽然未必会直接参战,但为蒲城邑出谋划策是少不了的。
“三鼓之策”源于当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由鲁国名将曹刿提出来的。
齐侯小白当政的第二年,因为齐鲁两国尚未结盟,而且因为公子纠的事情两国之间间隙过深。齐侯小白率军征伐鲁国,两军对峙在鲁国境内的长勺之地。
当时齐军强,鲁军弱,和今日邑甲联军与蒲城邑的情况有些类似。
而且,当时齐军刚刚在“干时”这个地方击败了鲁军,可谓是声势大盛,全军上下认为鲁国不堪一击。
在如此不利的情势下,鲁国名将曹刿审时度势,决定暂时避开齐军锋芒,听到齐国两次擂鼓进攻,都没有回应。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的时候,鲁国才擂鼓进攻。
齐军三鼓过后,士气低落,很多人已经有了不战之心。
而鲁军此时却士气高昂,奋勇出击,一个个可谓是争先恐后,锐不可挡。
此消彼长,齐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也被鲁国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曹刿此人也因长勺之战而一举成名。
因为长勺之战,曹刿的这句话也广为传诵。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