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读评:传承时间长河中的星星灯火(1 / 2)

加入书签

吾咿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元代谢宗可《书灯》一诗,形象地描述了灯在传承文明中的作用。在发明电灯之前,灯与火总是连在一起的。灯火驱除长夜的幽暗,人类不再因黑夜而烦闷、孤独和恐惧。同时,灯对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范剑鸣在《长河之灯》中,以梅江边白鹭古镇中,祝独依和薪火等人倾听老姑妈伴着明灭闪烁的油灯进行“讲古闻”的习俗为引,将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相串联,在故事的发展与独依、薪火、敦煌和祝虎的议论中展现出了时代的变迁与思想的传承。

在小说中,最明显的矛盾是随着时代发展,婚恋观、婚育观的转变。年轻的文学博士祝独依,由于一直没遇到中意的对象,在父母催婚时表达了向往独身主义,被母亲打了一个耳光,便一直躲在闺蜜薪火家里。独依的父亲祝虎找到薪火的父亲敦煌,试图通过薪火劝独依转变观念,谁知薪火却支持独依,声称后悔听从父母匆匆结婚。敦煌和祝虎正在为女儿婚事发愁,正好接到父亲电话,要为改造故乡河村的土屋而招集“讲古闻”——一种赣南梅江的民俗,就带着薪火和独依回乡,试图用先祖灯花的故事来改变孩子们的婚恋观。

在长辈们眼里,结婚生子是一个人的人生必经之路,缺少了就不能算是完整的人生,且他们把传宗接代视为天大的事,“无后”是万万难以接受的。就像有银,甚至不惜去青楼找回所谓的感觉,就只为了能生个孩子。而薪火的父亲敦煌不仅未斥责这种明显有悖道德准则的行为,而是为有银最终未能有子女感到惋惜。

祝独依与父母争执时,被父母斥责:“结婚生育,天经地义,祖宗传下来的事情自有它的道理。”而引人深思的是,与此并提的是灯花被受封建思想荼毒严重的母亲强迫裹脚的场景。在现代社会,压制性的催婚催生是否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裹脚”呢?

婚恋观改变的客观原因显而易见——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尤其是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站在女性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时代背景不同。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变化,包括女性的角色和地位。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女性逐渐对婚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目标。其二,女性自我认知觉醒。现代女性更加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价值,更加重视自我实现。她们不再接受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的定义,更不想被视为家庭的主要负责人。她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自己的价值。第三,不确定性较大。把幸福寄托在另一半的手上这种想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是靠不住的,婚前是人,婚后变鬼的不在少数,还有另一半的不忠诚和隐藏家庭冲突也使得许多人对婚姻产生了恐惧。

在婚前,女性可以较为自由地做自己,仅需在父母面前展示自己是一个好女儿,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是一个好搭档即可。她们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她们只需要顾及自己和父母,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家庭责任。她们可以自主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自由地花钱,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批准。

但是当她们结婚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需要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同时还需要扮演照顾家庭的妻子、母亲和儿媳妇的角色。她们还需要保持自己的美貌,成为丈夫眼中的美娇娘,同时还要扮演家务活全包全揽的管家婆。这种多重角色的压力和期望使得很多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而且大环境在不停地PUA(精神控制)女性:你要完美,婚前的时候说你要漂亮,你要温柔,你要苗条,婚后说你要奉献、你要无私、你要生一胎、二胎、三四胎,你的身材不能变,你的容貌不能老……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婚恋观的转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观念的背后,是女性对婚姻中男性角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身独立性的高度追求。她们只是不再愿意为了结婚而压抑自己的生活价值和追求,她们希望通过平等、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找到真正能够支持和关爱她们的伴侣。她们不愿再为了婚姻而牺牲自我,而是希望通过婚姻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发挥更大的潜能。社会一样也需要进化自己的观念,不能用所谓“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必然要传承”的盲目思想再去枷住女性。无论是选择早婚早育、晚婚晚育还是不婚不育,每一种选择都应得到尊重。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让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安心地规划自己的婚育之路。当代女性的婚育思想正迈向一个更加自主、多元的新时代。在这条道路上,尊重与理解是不可或缺的陪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