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震惊考古学家的“易寒”(1 / 2)

加入书签

大宋开宝九年,上巳节

西京洛阳

微风轻拂,天气微凉,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着洛阳街头熙攘的人群和繁华的景象。

大宋皇帝赵匡胤身着朴素的便衣,在侍卫的保护下,行走在洛阳城的街道,混杂在人群之中,默默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百姓们沉浸在上巳节的欢乐氛围中,纷纷涌上街头,他们身着鲜艳的衣裳,笑容灿烂地参与各种游戏和表演,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

看着一片翻腾的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庆祝节日的喜悦。

赵匡胤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自己终于算是结束了乱世,自大唐以来,中原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终于消停了!”赵匡胤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

如今,南方已经基本稳定,虽然伪汉的刘继元还占据着北方的太原等地,契丹人也在虎视眈眈,但这并不足以让赵匡胤担忧。

他坚信,只要自己能稳定好国内,未来必定能够北上收复太原,击败契丹,重现汉唐时期的辉煌。

赵匡胤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知道,要想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战略眼光。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洛阳,考察迁都之事,而洛阳就是他计划迁都的地方!

洛阳地处中原,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将都城建于此,既能保证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控制四方。

尽管东京汴梁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江南地区,粮食和物资供应充足。

但它地势平坦,缺乏天然屏障,容易受到外敌攻击。

而且,作为一个无险可守的都城,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防建设,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相比之下,洛阳有着独特的优势,更适合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只是晋王赵光义和众多大臣都反对迁都这让赵匡胤很是头疼,他们怎么就不为朕考虑一下呢!

此时,赵匡胤忽然注意到桥上站立着一名道士,当他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名道士的面容后,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赵匡胤立刻飞奔而出,身后的众侍卫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揣测道:“皇上为何突然奔跑离去?”他们急忙追赶上去。

赵匡胤满怀欣喜地奔跑到那名道士身旁,定睛一看,原来这个道士竟然就是易寒。

而易寒似乎早已料到赵匡胤会在此刻现身于此地。

他面带微笑地向赵匡胤问候道:“赵官家,我们又见面了!”

那群匆忙赶来的侍卫们一头雾水,迅速将易寒包围起来,毕竟无论如何,首要任务便是保障皇帝的安全!

“休得无礼,统统给我退下!”赵匡胤大声呵斥道。

“遵命,陛下!”众侍卫齐声应和。

赵匡胤兴奋地握住易寒的双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易道长,朕一直四处找寻您的踪迹,如今终于得以重逢!道长果真并非凡人呐!”

赵匡胤凝视着易寒,左右打量,心中暗自感叹。

自从上次与易道长会面至今已近三十载,但眼前的道长仍旧如当初初遇时那般年轻,岁月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真乃神人也!

赵匡胤带着易寒回到了洛阳行宫,同时他偷偷吩咐众人,定要将行宫四处把守严密,可不能让易寒跑了!

很快,侍女就把美酒佳肴端了上来,赵匡胤屏退左右,爽朗地笑道:“今日定要与道长痛饮三百杯!”

易寒微微一笑,举起酒杯,与赵匡胤一同畅饮。

赵匡胤还是如第一次见面一样,他仰头灌下一大口酒,然后用衣袖擦了擦嘴,一脸满足地叹了口气。

“道长当年帮我卜了一卦,说我有帝皇之相,没想到当真应验了道长的预言,道长当真是神人!”

易寒摆摆手,笑着说道:“谬赞了,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

赵匡胤却不这么认为,他认真地看着易寒,说道:“道长莫要谦虚,若不是道长指点迷津,赵某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今日能与道长重逢,实在是赵某的荣幸。”

易寒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心想:“你这么有名,后世之人谁不知道你会当皇帝啊!”

这时赵匡胤终于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不知道易道长,能否算出我阳寿还有几何?”。

……

这时,一位官员匆匆来到行宫,找赵匡胤汇报问题,他赶到大殿门口,却被守在门外的宦官拦住了去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