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章 只想报仇年世兰(34)(1 / 2)

加入书签

皇后虽然一早就让剪秋去跟皇上告了假。

但安玥可没有打算放过她,

昨儿晚上,她已经把‘有难同当’的母符贴在了安陵容身上,今天落在安陵容身上的伤害,全部都会化为痛觉同步在宜修的身上。

所以,她来不来,又有什么要紧,反正该受的罪,不会少受,

人出来混,不管造多少孽,最后都是要还的。

为首的师傅举起刀子,猛地往刀刃上喷了一口明火,然后一刀刺向姝嫔的肚子.......

好在,只是虚晃一招,

那刀子只是略微划过她的衣袍,连布料都未伤分毫。

安玥瞧了眼面无表情的四大爷和太后两人,心中不由唾弃: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以这两人的无情狠辣,为了江山社稷,恐怕连自相残杀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虽然萨满师傅把握着尺度,并没有怎么伤到安陵容,

但一场跳下来,还是有好几次,甩到了她的身上。

她倒是不怎么感觉到疼痛,但景仁宫那位,可就不一样了。

此时的宜修,只觉得头风发作,身子也是哪哪哪都疼,好似有人拿着鞭子,在她身上不停抽似的。

可令人觉得奇怪的是,那些发痛的地方,查看了好几遍,都没有半点伤痕。

忽然,脖子上又传来一阵刺痛,她连忙伸手捂住自己的脖颈,人控制不住地往后倒去,手中的茶杯也摔在了地上。

“娘娘!”剪秋连忙上前扶住她,“您这是怎么了?”

宜修有苦说不出,只能叮嘱她:

“剪秋,去叫太医来!”

剪秋见她实在痛苦难当,也不敢耽搁,立马就出门去请太医了。

昨儿个请太医,是为了掩人耳目,今天,却是实打实的不舒服。

太医到了景仁宫,

替皇后诊了脉,同样也是一脸匪夷所思的表情。

“皇后娘娘的身子,很是康泰啊!”

“怎么可能呢?”剪秋不可置信,语气不算客气地喊道:“没看娘娘已经痛得都发冷汗了!”

太医只好又上上下下地望闻问切了一番,心里忍不住叫苦,

皇后就是没病啊!没有外伤也没有内伤,至于她为什么会痛,那谁知道呢?

约莫不是身子痛,而是心痛吧!

“请恕微臣学艺不精,实在诊不出娘娘的病结所在。”

“不然,还是让院判大人过来替娘娘看诊吧?”

不过,还没等到换太医接班,随着萨满法师,运足力气,用刀背往安陵容肚子上一敲,

宜修只觉自己的肚子,好似被什么利器击中,顿时所有的疼痛,都集中在肚子上,随即就是头脑一阵空白,痛晕了过去。

“娘娘!”剪秋大喊一声。

太医摇了摇头,心里暗道一声,真晦气!

贵人身子抱恙,太医束手无策,往往都是要被迁怒的,一不小心,就要让整个太医署陪葬了。

他今天也是出门忘看黄历了,不,今儿个就应该告假在府!

国母身体抱恙,下人们自然不敢懈怠。

皇后在景仁宫昏倒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安玥等人的耳朵里。

安玥暗暗嗤笑,皇后自然是要受不住的,

同样的暴力行为,一个有逆天级的防护,一个空手接白刃,她要是受得住,那才要奇怪了。

随着萨满的收尾一舞,安陵容也结束了三天的受刑。

众人眼瞧着,姝嫔安然无恙地从台子上走下来,纷纷瞠目结舌。

师傅们收拾好东西,连赏赐都不敢领,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皇宫。

见鬼了!装神弄鬼这些年,这次是真的见鬼了!

四大爷晋封贵妃的圣旨已经备好,只等太医确认姝嫔肚子里的孩子尚且健在,就可以宣读册封。

“启禀皇上,太后,姝嫔脉象强健有力,腹中胎儿亦完好无损!”

“好!”有了太医的话,四大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福佑我大清!”

安玥领着众人一齐献上彩虹屁: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太后暂时抓不住什么不对之处,便只能拉着皇帝回寿康宫细细分析。

紫微星一说虽是钦天监批语,但事关江山社稷,岂能轻易定夺。

不过,当着众人的面,该给的位分,还是少不了。

姝嫔越级晋封姝贵妃,

刚醒过来的皇后又晕了过去,这次,是气的。

苦心谋划,最后却是替她人做了嫁衣,

怎么能不气呢?

“那些萨满师傅呢?”宜修一醒来,就是追问萨满的事情。

剪秋告诉她,人已经出宫了。

“让江福海派人去把他们抓起来,好好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紫微星转世,这样子虚乌有的事情,本宫不信,安氏无恙,一定是华贵妃从中动了手脚!”

她倒是聪明,猜中了结果,可无论如何,也猜不中这过程。

剪秋深以为然,毕竟,宫外的人,到底不像自己人,忠心耿耿。

同样持有怀疑态度的,当然不止景仁宫,

后宫之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紫微星转世一说呢?

大臣们其实也心知肚明,什么星象之说,还不是由着钦天监那些人胡说,过后再由世人推波助澜罢了。

皇后是大聪明不假,但皇上和太后比她更聪明!

她都能想到的事情,这两位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四大爷早就已经派人将萨满师傅们拦截下来,细细盘问了。

防的,就是他们与后宫妃嫔互相勾结,迷惑圣听。

“这事,皇帝怎么看?”

四大爷的表情不像方才在延禧宫时那般开怀,

只看钦天监批语,就认定姝贵妃肚子里的孩子是储君,他当然知道不妥。

“不过,儿子觉得,这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弘时和弘历年岁渐长,朝中大臣也屡屡上书,催促儿子册立储君。”

“从前皇阿玛,就是为着储君的位置,生出许多风波,儿子不想,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也深陷这种猜忌与斗争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