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权谋斗争与命运变迁,古代历史中的智慧之书(1 / 2)
229、权谋斗争与命运变迁,古代历史中的智慧之书
三十年后,真公去世,弟弟敖继位,成为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和长子括、幼子戏一起朝见周宣王。宣王喜爱戏,想要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周朝的樊仲山父劝告宣王说:"废长立幼,这不顺从;不顺从,必然违背王的命令;违背王的命令,必将受到惩罚。因此,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遵从。如果命令不得到执行,政权就不会稳固;即使执行了命令,但没有遵从,人民也会抛弃领导者。下级应当服从上级,年幼者应当服从年长者,这样才能保持顺从。如今天子立诸侯,选择的是年幼者,这是在教唆民众逆背。(鲁国)如果跟从这个例子,其他诸侯也会效仿,王的命令就会遭到阻碍。如果不跟从而将其罪责杀掉,那就是自取灭亡王命。杀掉也会失败,不杀也会失败,王请考虑一下。" 宣王不听,最终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夏天,武公回到鲁国去世,戏继位,成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的兄弟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的人民一起叛乱杀死了懿公,立伯御为新的君主。伯御即位十一年后,周宣王进攻鲁国,杀死了伯御,并询问鲁国公子能道哪位能够顺应诸侯,以此为后继者。樊穆仲说:"鲁国的懿公兄弟称,庄重恭敬,明悟睿智,尊敬事奉老者;在征赋和刑罚方面,必定会询问前人的教诲并参考实际情况,不会违背询问的内容,也不会违犯自己身份。" 宣王说:"是的,他能够教育治理人民。" 于是立称於夷宫,成为孝公。从那时起,诸侯多数背离了王的命令。
孝公在位二十五年,各个诸侯背离了周朝,犬戎杀掉了幽王。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国。
二十七年,孝公去世,子弗湟继位,成为惠公。
惠公在位三十年,晋国的人民叛乱杀害了他们的君主昭侯。四十五年,晋国人民再次叛乱杀害了他们的君主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去世,长子息代理国政,行君主职责,成为隐公。最初,惠公的正妻没有生育子嗣,公贱妾声子生下了儿子息。息长大后,与宋国的女子结婚。宋国的女子到鲁国后,与惠公产生了亲密关系,惠公夺走她并娶为妻。他们生下了儿子允,宋国女子成为夫人,允成为太子。惠公去世后,由于允还很年幼,鲁国人民共同决定让息代理政权,没有正式即位。
隐公在位五年,观渔於棠。八年,和郑国一起献祭给天子的太山上的祊和许田,这被君子们嘲讽。
十一年冬天,公子挥谄言辞对隐公说:"百姓对您很满意,您应该正式即位。我请您让我杀掉太子允,您任命我为相国。" 隐公说:"有先君的命令。我在允还年幼的时候代理国政。如今允已经长大,我应该退居事务处理和养老的地方,将政务交给允。" 挥担心允听到消息后会反击,于是反过来诬陷隐公对允说:"隐公想要正式即位,他要除掉您,您应该谋划对策。我请您杀死隐公。" 允同意了。十一月,隐公在蔿氏被挥派人杀害,允继位为君,成为桓公。
权谋纷争、兄弟被杀、政权更迭,《春秋》中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作品以简明的语言,展现了鲁国历代君主的命运和他们面对的挑战。从废长立幼到君主被叛,再到外敌入侵,这个时代充满了动荡与变迁。作为历史性的记录,这本《春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政治格局和人性的重要资料。
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对权力的渴望和斗争,还有背叛和忠诚的并存。宣王违背了众人的劝告,立戏为太子,导致王命受挑衅,引来了祸害。而鲁国的懿公则因内乱被杀,连续的政权更迭使鲁国陷入混乱。不仅如此,周朝的诸侯也纷纷背离王命,整个时代充满了动荡与不稳定。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隐公和桓公的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隐公虽然权力在手却退居幕后,掌控着国家大政,给年幼的太子留下了空间成长。桓公则在策划中充满了权谋,最终成功夺取了权力。这两位君主在权力和家族的考量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种权谋和策略在《春秋》中屡见不鲜。
这本书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它教导人们在处理权力和利益时要慎重,不能贪图短暂的权力而忽略长远的利益。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身份。历史中的故事将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这部《春秋》作为一部古代史书,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政治和人性的重要途径。它展现了权力斗争、背叛和忠诚的复杂关系,给人以启示和警示。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