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多种经营(2 / 2)
此外,针对通信安全问题,朱先钎提出了密码通信要求,责成海兵密码研究所开发密码生成设备,现在阶段,仍然以摩尔斯电报为主。
按照《洪武正韵》中收录80韵部,大明官方认可的汉字有个,五百多年来,现在大明常用的汉字有3600字,现在是对所有汉字进行编码,每四个阿伯刺数字,代表一个汉字,完全可以覆盖常用汉字范围,不过由于过于公开,将来一旦对手也有无线电接收机,也能将这些内容翻译回来,为此,朱先钎另辟蹊径,采用特定的书籍作为秘钥进行加密方法,这种方法很简洁,双方约定今后用什么书,第多少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译报人就能按“书”索骥,找出书中对应的一个汉字和标点符号。
除了保密,针对无线电应用,朱先钎又从乙方角度,准备海兵将无线电投入使用后,再推出无线电测向装置,吃相之难堪,让朱三老爷子都为之不耻。
注:无线电,1896年前后,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先后发明了无线电通信,1899年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装置第一次在英国演习中使用,具有远见卓识的英国皇家海军没有忽视这一尚处于雏形的“小玩艺儿”,将它们装在三艘军舰上,由马可尼及助手分别操作,演习中无线电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演习结束后,皇家海军与马可尼签订合同,分别给海军的28艘军船和四个陆上通信站装置无线电台,这是无线电台在军舰上的成功运用。
1905年7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设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训练无线电技术人员;同时委托葛拉斯代购无线电报机多部,安装在北京南苑行营和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艘军舰上,开始使用无线电进行军事联络;次年在南苑、天津、保定正式设无线电台,功率均为1.5千瓦,当时使用的是长波通信,波长600米。
1911年4月,德国德律风根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与南京之间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得到清政府许可,于是分别在北京东便门与南京狮子山安装了5千瓦无线电台,由于当时没有电磁环境干扰,试验效果非常良好。此后,德国人提出把电台卖给清政府,清政府没有答应,理由是北京与南京的有线电报很畅通,很好用,“我们不需要无线电台”。
最初的无线电采用火花式通信方式,利用继电器控制开关电火花发送信号。至于接收端,因没有电子放大器,只能用天线来起放大作用,导致天线非常庞大和笨重,天线重一吨或几吨都很正常。近距离通信所用的三十千米内的电报机发电机的天线总重约一百五十公斤。因此,最初的无线电军用仅用于大型指挥所之间通信,或海上舰船与陆地之间通信,由于地球曲率关系,初代舰载无线电仅能实现海上80千米左右通信距离。
另一方面,由于初代无线电所用频谱非常宽,电磁特征明显,在20世纪初就出现了无线电测向装置,体积重量与无线电接收机类似。理论上,两台测向装置就能定位无线电发报机方向,三台测向装置就可以准确定位发报机位置,实际上由于设备中各类误差积累和地球曲率弧度,100千米的距离上,定位误差可达5千米,当然对于19世纪末的海上舰船来说,5五千米的误差,完全可以通过近距离光学侦察或者目视进行弥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