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2章 第一次装巡对战(1 / 2)

加入书签

四时二十五分,通过无线电接接到交火消息的简阳和岳阳舰,花了近三十分钟完成两次转向和加速,整个航向变成南偏东方向,舷侧对两艘倭寇装甲巡洋舰形成一个小小的t字型阵位,此时双方相距五千米左右,在倭寇注意力全部放在襄阳舰方向时,两舰急速开火。

为防备可能的明国舰队来袭,上村将第二战队的六艘装甲巡洋舰分成三组,一组带三艘驱逐舰或鱼雷艇出海战巡,一组在港口外热机备便,一组维持锅炉生火整备,其余防护巡洋舰作为预备力量相机出动。

与大明襄阳编队交战的是倭寇浅间号、常磐号装甲巡洋舰,由第二战队司令官三须宗太郎少将亲自带队,两艘装甲巡洋舰排水量与汉阳级装甲巡洋舰相同,都是9700吨,尺寸也差不多,长134.72米、宽20.45米、吃水7.43米。装甲防护方面,舷侧180毫米,甲板50毫米,炮塔152毫米,司令塔356毫米,舷侧装甲明显厚于汉阳级。

受到朝鲜战争启发,大家都认可巡洋舰发展的几个趋势,一个是全舰速射炮化,第二个是舰体大型化,便于加厚装甲,塞更多的蒸汽机提高航速,第三个是鱼雷,鱼雷,还是鱼雷。

因此,在这种思路下,大明和其他国家走上理念类似而具体实践不一样的道路。尤其是朝鲜战争中,大口径火炮由于数量少,射速慢很难击中对手,反倒是中小口径速射炮能够将对手打的遍体鳞伤,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被鱼雷收拾,或是被对手抵近用大口径火炮击毁。

现在世界各国流行的装甲巡洋舰设计都是四门200毫米左右大口径主炮,12至14门120以上毫米左右速射炮,12门以上的75毫米以上速射炮,最大航速21节左右,再加上数量越多越好的鱼雷发射管。

反倒朱先钎认为随着火炮技术和观测技术不断提高,海战中双方开火距离越来越远,此时鱼雷和中小口径火炮作用越来越小,所以小口径速射炮可以少一点,装甲防护可以弱一点,鱼雷可以没有,反倒是大口径速射炮越多越好,航速越高越好,在高速机动中与对手拉开距离,用大口径速射炮抢先进行集火攻击,主打一个你打不着我,我可以远远的兜圈子揍你。

因此,大明的装甲巡洋舰变成8门200毫米速射主炮、24节最高航速、强通风状态下甚至可以达到27节的另类,除了炮手们明显经验不足,其余一切都在朱先钎掌握中。

简阳舰、岳阳舰的猝然突击,在常磐号和浅间号周边形成延绵不断的水柱丛林,甚至有一发弹在常磐号舷侧形成近失弹,让座阵指挥的第二战队司令官三须宗太郎少将吓出一身冷汗,四艘明国装甲巡洋舰,在两个方向夹击,射程明显高于己方,尤其是大口径炮弹像速射炮一样达到一分钟近二十发打过来,中弹是迟早的事,在接到管损部门报告四个舱室渗水报告后,三须少将下意识的想下令右转撤离战场。

话到嘴边,又想起联合舰队总司令长官前一日下达拖住明国舰队的命令,三须少将牢牢克制住撤退的愿望,下令左转冲向前方开火的襄阳两舰,显然三须也看出来了,前面两艘战舰的开火准头不高,而且左转,还能够将四舰都被拦截下来,这是战斗的关键方向。

四时三十二分,常磐号左转后的右舷舰体中弹,剧烈的晃动后不到一分钟,管损部门报告:“本舰扛过攻击,两块装甲板脱落,右舷一门152.4毫米速射炮被毁,两门76毫米速射炮战位人员损失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