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兵器之争(上)(1 / 2)

加入书签

如此过了十多日,时间已经进入了六月,雨水也逐渐多了起来。人多力量大,土地已经开垦并播种了十余万亩,播种较早的沿河田地已是绿油油的一片。荞麦、黑豆和糜子长势甚好,如今又有雨水的滋润,小苗儿噌噌地向上蹿,一天一个样。水井也挖了数十口,用的多是混凝土井管。而且以前用沙蒿柴拱劵的土井,也将要替换成混凝土井管。

混凝土井管架体并非是用钢筋,陈玉成还没有那么多的钢材可用,尤其是在距离临汾铁厂千里之外的陕北。架体用的是粗壮的旱柳条编制,这东西坚韧结实,陕北一带用的筐篮都是用柳条编制,用十几年不成问题。

况且新挖的水井都不深,深的才不过十余米,用柳条作为架体的混凝土井管足够承受这种压力。底部井管留有渗水孔,供周围地下水渗入。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水位较高而且水源旺盛。

架上一台风力风帆式风车,在南风的帮助下,水车吱吱扭扭转动起来,把清冽的井水提了上来再顺着木槽汩汩地流了下来,这个时候人马同槽,饮上一口,一股冷冽甘甜的感觉顿时传遍全身,与后世三伏天吃了冰棍的感觉差不多。即使牛马喝足以后,也是爽快地叫了起来。

陈玉成采用风车并非是中国南方常用的走马灯风车,也不是荷兰式样的大风车。走马灯风车虽然能受八面风,不过却是结构复杂,笨重不易控制;荷兰大风车虽然受风力强,不过同样复杂而且成本太高,而且方向比较固定,做起来费工费时。

陈玉成采用的是后世改进的卧式风帆式风车。简单来说。就是把六个大扇叶固定在一根横木靠前位置,用粗绳连接起来固定好,而后将横木架在八字形交叉木柱上,后端的木齿轮和架在人字梯中央作为传动轴的立轴上方木齿轮啮合。在风力的带动下,立轴下方木齿轮带动水车齿轮运转,就可以把水提了上来。

到了六月上旬,灵州方向的马成龙仍然没有传来动静。这个时候,陈玉成的增援部队也先后到了。秦家兴率领第二镇第一标5000余人,于六月八日到达定边。紧接着是归化和察哈尔的五千马队在得知消息以后,也从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方向转到定边。

秦家兴来的时候,又带来一万晋南义勇,以及大批的粮草弹药。第二镇第一标除了火炮比不得第一镇第一标外,机关炮(没办法,这个时代无论匠师或是将士都把机枪非要称呼作机关炮,不过这时的机枪和小炮看起来也差不多)和迫击炮的装备数量要比第一镇第一标强上不少,全标配备霹雳机关炮(蒙蒂尼机枪)达到三十余门。

这让余化隆羡慕的不得了,整日在陈玉成面前要求二镇把机关炮匀几门给一标,这个事情在秦家兴面前自然说不成。机关炮一出世,就受到新军上下的热捧,每分钟近400发的射速,以及近六百步的射程,令他们痴迷不已。

以至于在他们眼中,一门机关炮的价值竟然比一门重炮的价值还要大,这简直令陈玉成想摔破头。不过为了不让法军的前车之鉴在新军身上提前上演,陈玉成严格规定不管是机关枪还是机关炮,只能作为步兵支援性武器,决不能当做火炮使用。

只是霹雳机关炮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比着制造一门重炮还要浪费时间,所以新军当中火炮的配备比例要高于机关炮的配备。这也是让陈玉成为之头痛的事情,谁让中国目前制造技术和设备太过落后,而且还没有蒸汽机可用呢!纯靠手工批量打造,速度能够快起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