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章 威声虎啸复龙吟(2 / 2)

加入书签

承公面前有资格坐着说话的自然是三位天使。按道理,承公坐堂诸人庭参,天使理应回避,只是这几位依旧落落大方的坐着,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宗淑这几年在父亲身边,学习和琢磨的就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才是举足轻重的核心。比如这三文一武坐着不动,静静看着承公安排亲信和属下在经略安抚使司的职事,就能至少说明两点,其一,这几位在政论上与承公不仅属于一个派系,而且相交匪浅;其二,只怕这些敕使也不单单只在宣诏上帮衬承公,只怕还有后续动作。

承公指了指书案上的文书,公良参军便上前取了来,按着承公示意当众宣读。

“谨遵天子御制,应天府应管牙职、将佐、都押、衙左、知客、押衙、左番、通引官、行首,并一处迁补,这些待明日承公入府掌印开衙再做安排,今日所明示的乃是丹水南路经略安抚使司职事安排,诸位咸听明示,如无异议,即可入职厘务。”

公良参军顿了顿,继续说道,

“吾所言提及者,先领命办事,一应印绶礼仪待承公奏请政府辟就,再行授予!”

看似这位公良先生忙里忙外,格外繁冗,可是旁人看来都是倾羡,有了这份上下情谊只怕这几日里就能看到这位参军换新装了。

只是率先征辟的也是尊卑有序,上下分明。

“苍龙固,”

念到这个名字开始,他便不再是宣制的天使,而是丹水南路经略安抚使司预备官员了。

于是,中书通事舍人苍龙固,起身来到正堂之中恭敬地完成趋翔、揖逊、唱喏礼仪,唱名而揖拜。两名亲卫也将他的座椅挪至案前左首第一位上。

“远矣苍氏,史皇后裔。先祖仓颉,天生德行。以为文字,泽被邦民。苍君龙固,质重宽易。儒学通达,官声廉清。解析织密,文明厚信。请辟丹水南路经略安抚使司,权签书经略安抚判官公事。”

这便是丹水南路经略安抚使司开府办事的开始,幕府请辟苍龙固为权签书经略安抚判官公事,这已是得签书本司公事的经抚司高级幕僚,只是中书通事舍人虽然清贵但是本官品级不高,且其文资稍浅,因此只能先征辟为权签判,迁转则可为经抚判官。经略安抚判官若是经抚司不设副使,则可称为经略安抚使副贰矣,权责信任不可谓不重。

“余乃学浅而术迂之才,德轻而援寡之辈。不曾想微名达于长者,薄才闻于贤人,骤蒙睿奖,余敢不受命,惟以庇慎之戒,益思策励,以图报上。”

眼下的彼此面子上的事儿了,下来就是顾全朝廷面子了。

虽然经略安抚使有专辟之权,职事上可先斩后奏,但是必须行文奏辟,待得今上御笔,东府转复方才正式生效。

于是,承公即刻洋洋洒洒,亲笔写就劄子,这也是应有之意。朝廷重臣尝自云老于文字,乃是因为如奏、表、状、劄等奏报上听文本皆须亲笔而作。

奏辟劄子自然简明扼要许多,如:

‘臣契勘中书通事舍人苍龙固已到阙,其人儒学通达,官声廉清。解析织密,文明厚信。臣欲辟为丹水南路经略安抚使司权签书经略安抚判官公事。伏望圣慈差允。取进止。’

而苍龙固作为在任官员,也必须上奏请除,二者阙一不可。

明伦堂中无论文武官吏皆默默恭候,继续等待着幕府新任僚员安排事务。

到了公良参军这里,不出意外,得辟为经略安抚使司参谋官,此乃是经抚司高级幕僚,佐谋议军事、协理司事,甚至可统兵作战,虽然仍可称为参军,可此参军的含金量绝非启封城法曹可比,其下有书奏、准备差使各二人,监督管勾机宜文字。

公良参军作为幕职官员,选人出身。这一次也是飞黄腾达起来。首先是公良吉符的改秩之事。

选人经磨勘升为京官,这便是改秩,也就是改官。莫要小看这道紧箍咒,选人不能升为京官,一生仕途便眼看着天花板就在眼前,若是朝中无人,最多混个致仕改官;除非天大机遇,舍得性命也许能有机会酬赏改官,但是正途非考第改官无路可走。要知道改秩每年是有限额的,仅仅想靠着历任资序那只能慢慢排队,现如今大肇等着补阙的官员不计其数,每年能空阙出来的主员数就那么多,若是靠着资历熬上去除非有彭祖的寿命。

且看看这改秩艰难,选人七阶须历三任六考,这一点上幸亏公良参军出仕的早,将将资序是够了,之后须有至少五名官员荐举,其中一人还必须是监司官员,若是一般选人在这一步就止步不前了,其后此时磨勘,过了此关才能待次便殿引见,于是才得改官。大肇每年改官人数百人最多百二十人,这点名额对于庞大选人官员、幕职官人简直是扬汤止沸,若是无有力举主,选人将永沉选海,预选改官都不可得,终无通达之日。

也正因为如此,正印官拿捏幕职官简直易如反掌般,所以应天府诸幕职跟着栾大判起哄,反而是应有之意。这等官制可以说是大肇数代帝王的倾心之作,如此以来朝官重臣凌驾于京官之上,以朝官掌诸路监司、大府知府如此才能保证朝廷中枢法令于大肇境内畅行无阻;京官则掌地方实务,凡大肇府监军县正印官即亲民官必须京官出身,如此则确保朝廷法度落到地方;选人出身则为诸府监军县幕职或为仓司市场务专务官员,即厘务官,处理大小具体庶务,管制当地胥吏长役乡老,以保障朝廷制度落实于民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